第四百一十五章议事
长安城,皇宫。
圣人李三郎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上朝了,朝会上的事也大多交由低下的臣子来处理。
而今日,年近古稀的皇帝,却破天荒的上了朝。
在后宫更衣时,头发花白却肤白似雪的李三郎,眉头一直紧锁着,一副心事冲冲的模样。
“大家可是有心事?”高力士谨慎的问道。
“那几个女人吵得寡人头疼,实在是聒噪不堪!”李三郎不满的嘟囔着,像是小孩子在埋怨投诉似的。
高力士无声的笑了笑,为李三郎佩戴好了幞头。
自从王烁南下宣州后,三名夫人隔三差五的便会来宫里,要么跟贵妃诉苦,要么就跟圣人埋怨,若是来一次两次,李三郎也就由着她们了,可她们几乎形成规律了,今天你来,明日她来,大有李三郎不帮她们做主,她们便不罢休的势头。
对于这件事,高力士的态度向来是谁都不得罪,只要圣人不询问他的意见,他便老老实实的闭嘴不谈。
“你这老狗奴,看到寡人生闷气,你心里很痛快吗?”李三郎不悦的埋怨了一句。
高力士怎会不知李三郎这是在说气话。
他转过身轻轻咳嗽了一声,拿起一把扇子轻轻给李三郎扇了起来。
“就算给老奴一百个胆子,老奴也不敢痛快,大家真是折煞老奴了,老奴只是觉得,大家不必为此担忧苦恼。”
说到这,高力士便闭口不言,嘴角带着和善的笑容,老老实实的为李三郎扇着风。
李三郎闻言轻轻一怔,接着便一声不吭的坐了下来。
一名小宦官悄无声息的出现在门口,刚想说话,便被高力士一眼瞪了过去,小宦官登时觉得呼吸一滞,把话全都咽进肚子里,老老实实的在旁边候着。
“你这老狗奴,说话就说一半,还得寡人请教你!”李三郎微笑着看向高力士:“寡人不必为此担忧,那是因为有人会替寡人担忧,是也不是?”
“圣明不过大家,老奴心中这些想法,都瞒不过大家的慧眼。”
“你以为拍寡人两句马屁,寡人就开心了?”李三郎脸色又是一沉正色道:“女人终究是女人,只想着自己那些东西,寡人宠幸她们,是寡人想着自己人信得过,想让她们给我大唐做一些事!”
“罢了,说这些也没用!”李三郎起身背着双手往大殿走去。
“那王烁做的也太过火了,这帮朝臣,不知要怎么唠叨寡人呢!”
……
大殿之上,已经等候多时的杨国忠微微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站在的大殿上。
在他身后,门下省和钱监的官员们已经吵翻了天。
“这宇文刺史莫不是被蛊惑了,这等匪夷所思的策令,怎能发出来!”
“我宇文家子弟怎会被蛊惑,依本官看来,还是那韦伦做的太过火了!”
“你宇文家子弟不会被蛊惑,我韦家子弟就也好承担过失吗,这等大事,岂是他一人能做的了主的?”
“所以韦判官的策令被送上来了,他竟要在大唐各道、州、县都要推行纸币,这不是胡闹是什么!”
杨国忠听着身后众人的议论,视线默默的往旁边看去。
只见李林甫闭着眼站在大殿上,身体轻轻摇晃着,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对身后的议论也是充耳不闻。
杨国忠撇了下嘴角,心想你个老狐狸表面上不动如山,心里早已经骂娘了吧!
不过这也不怪你,换朝中任何一个官员在你的位置上,怕是连站都站不稳了,你老还能挺立在这大殿之上,足以证明这二十多年的相公没白当。
杨国忠有种幸灾乐祸的意味,愈发觉得当初没阻拦王烁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