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陆锦依却高兴得不行,因为修改后的结构和格局看起来更加完美了。
确定下这一版后,就高高兴兴的拎着图纸重新回书房绘制起来。
伍元送走众人后,也到书房看着她画。
“对了,米线工坊现在怎么样了,进展顺利吗?”陆锦依一边画着,一边随口问道。
伍元正坐在一边拿着书看,现在每天晚上吃完饭看一段时间书已经是他的习惯。
闻言,他想了想,道:“很顺利,现阶段已经在招工,虽然还没有招满,不过已经正式开工了,差不多十天左右第一批米线就能封箱上市。”
“哦?这么快?价格这些定了吗?”陆锦依诧异,毕竟第一批的量肯定不少,现在大家也是第一次制作,才上手而已,能那么快着实难得。
“按照大人的说法,按量算价格,一百斤以上,每斤十文,一千斤是八文,一万斤是六文,至于市场价,不得高于一斤三十文,当然,只限制在榆阳县,其余地方暂时无法限制价格。”
陆锦依算了算,一斤差不多两捆,也就是一百斤的话一捆五文钱,的确便宜,难怪那些商家对伍元态度这般好。
如果按照最高市价一斤三十文,进货一斤按照最高成本价十文的话,利润空间也要翻三倍啊。
而且这还只是在榆阳县,如果在其他地方,一斤卖到更高的价钱都不是没可能,那其中的利润空间就更大的,简直可以说的暴利。
而官家这边,米线的制作成本并不高,一斤普通的米八文左右,而一斤米磨成浆可以做十斤左右的米线,一斤十文就是一百文,足足翻了十倍,除去人工费,至少也有五倍的利润。
这还都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呢,如果往外打开市场的话,那么一年下来……
陆锦依初略算了一下,也是震惊了。
当然,前提还是东西要卖得好,这个也要看后续的运营手段了,尤其这个时代交通还不便利,虽然米线容易运输,但在包装和储藏上还是有短板,如果一直在不同的天气里边储藏密封太久,也不行。
他们自己工坊那边现在进展也很顺利。
工坊建之前的订单目前已经清理得差不多,大部分货已经被拉走,而且随着米线的名头打开,一些得知他们味满工坊的商家也开始找上门来下订单。
所以近来又受到不少订单,其中咸蛋的订单是最多的,然后是火腿,皮蛋的订单相对少一些,还是有许多人无法接受皮蛋的味道。
按照目前工坊那边的人,咸蛋和皮蛋有李明夫妇和伍罗负责,暂时都没什么问题,火腿这边,可能原材料会出点问题,毕竟榆阳县不是专门养猪的县城,如今交通又不方便,无法获得那么多猪腿,所以陆锦依提议火腿以后限购,每一单不能超过十支。
“我打算再加一个产品。”陆锦依想了想,道。
“什么产品?”
“肉松。”这是她在做云氏十珍时想到的,肉松同样也可以保存很久,而且重量比较轻便,更容易储藏和运送,而且口感和营养都不错,应该会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