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中有分量的此刻都站出来了,楚帝在等什么显而易见。
沈重在经历过最初的不安之后,此刻亦是心中大定,当即大声喊道:“臣附议!”
然而,武将这边只有这一位辅国将军站了出来。
那端坐于太师椅上的身影依旧没动。
但骠骑将军赵广却在此时再次出班,躬身抱拳,道:“臣以为,孙老仆射所论甚高,臣亦附议!”
赵广附议,身后的蔡阳陈宗等人也是跟着站了出来。
群臣尽皆讶异,定国公陆骁没有发话,军中将领便有了举动,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
联想到大朝会开始时定国公主动跪拜,群臣心中都产生了一些想法。
殿内百官皆附议,楚帝仍旧没有出声,还在等待。
群臣的目光不由得尽皆投向最前方那道身影。
定国公陆骁会怎么做呢?
朝堂上难得出现今日这般扑朔迷离的场景,可都是因为他的儿子!
在群臣的目光下,陆骁终于缓缓站起身来。
他面朝楚帝,与上朝时的步伐缓慢相似,声音也是不快不慢地说道:“臣附议。”
虽然这三个字百官刚刚已经说了许多次,但这一次却像是一块巨石重重地落在群臣心上。
定国公就这样认同了?再也没有别的话?
是因为他也意识到大势不可逆,还是说看不上鸿胪寺少卿这一从四品官职?
楚帝无声地笑了笑,终于开口说道:“既然众卿所见皆同,那便免去陆昭鸿胪寺少卿之职,改授翰林侍读。”
翰林侍读?
群臣有些意外,让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去翰林院当差?
虽然陆昭已经和以前大变样,但他的那些奇思妙想都是用在军队之上,群臣可不会认为陆昭能发明出马蹄铁就能做出华美文章与诗词歌赋。
按照朝廷惯例,翰林侍读为正六品,那些新科状元在通过殿试之后大多会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修撰之时,熬上两三年资历后或是转入六部或是升任翰林侍读,开始正式参与朝堂政事。
翰林院一向是出清贵的地方,很多朝廷重臣在入仕之时都免不了在翰林院待上一遭,楚帝虽然免去了陆昭从四品的鸿胪寺少卿,但这翰林侍读一职也能见出一个对陆昭的看重。
毕竟陆昭献上了马蹄铁等物,是有功于社稷的,要是寻常的一个从六品职位也难以服众,翰林侍读这一职恰到好处。
群臣不住感慨,之前他们见识到了孙老仆射的滴水不漏,已经惊为天人,想不到皇帝陛下这一手更是神来之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