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的田土,小草的清香,空气中飘荡着沟汊池塘的土腥味,曾几何时,她也跟着年轻时期的父母下田玩耍。
捉蚂蚱,摘野花,追逐野兔野鸡,一不小心就会跌倒,然后不管不顾地爬起来再去追逐……
呵,儿时鲜活的记忆如同潮水涌来。
一直到了药材田,父亲手把手教她,如何松土施肥,如何浇水修剪……
直到中午时分,季冰狼吞虎咽吃着母亲送来的饭菜,随口问道:“爸,你种了一辈子药材,不会腻的吗?”
季冰的父亲笑了笑说道:“闺女,不瞒你说,我年轻那会因为不愿意种药材被你爷爷打过好多次,那时候我都恨死了!”
季冰倒是没听过这段故事,便好奇地问道:“那后来为啥你天天下地呢?而且还开开心心的?”
“后来,习惯了呗。你不知道,天天下地干活,看着一个个小苗苗慢慢长大变成药材,到了冬天收获,这心里感觉很圆满。
到了后来,和你妈认识了,结了婚,有了你,这块药田养活了我们一家子人。我就觉得,这种药材没什么不好!”
季冰想了想,再看看三亩药材田,若有所思。
季冰的父亲接着说道:“闺女,你是不是觉得每天下地伺候药材,挺平淡的对吧?”
“没有……”季冰的表情有些尴尬。
“其实种地也就那么回事,我年轻的时候想进城当工人,觉得种地是最没出息的了。
可后来,你爷爷告诉我,人呐,得知足,当工人条件不允许,踏踏实实把种地才是根本!”
季冰忍不住说道:“可那会儿,这三亩地就算翻倍,一年到头也没几个钱,当工人应该挣得更多吧?”
父亲笑了笑:“是更多,可咱是农村户口,又没路子,根本当不成,最后碰了一鼻子灰才回来。”
他停了停,最后说道:“其实吧,说是一年四季都下地干活,可我们家还养鸡养猪,还在集上卖过药材药酒。
你爷爷留给我的药酒方子,腰酸背痛腿抽筋,只要每天喝两口,一两个月能好的七七八八,每年赶集,就数我们家药酒最好卖了!”
说到这里,季冰似乎有些感触,问道:“那最近还赶集吗?”
“春秋两季还有,不过没从前热闹了,现在喝药酒的人也少了,都是一些老朋友,每次捧捧场。”
季冰问道:“为什么呀?不是说效果挺好的吗?”
“闺女,时代变了。现在商店多了,医院多了,赶集的人就少了,而且药酒见效没那么快快,好多人都去医院打针吃药了!”
时代变了,人的想法也跟着变了!
季冰隐隐觉得,这或许是问题的根源。
到了晚上,回到家中,季冰仍然回想白天的所见所闻,不过劳动了一天,洗漱以后躺在床上很快进入梦乡。
第二天,父亲一早下地去了,母亲让她帮忙喂养小鸡。
后院篱笆圈内,一共二十来只毛茸茸的小鸡仔,看上去就像金黄色的绒球。
切碎菜叶,拌糠皮麦麸,添水,打扫卫生……
忙活了一通之后,季冰都有点微微出汗,母亲端来热水。
季冰吹吹凉,才小心地喝了一口。
母亲关心地问道:“小冰,是不是工作上不顺利?”
季冰连忙说:“没有的事!工作好着呢,老板也挺看重的,就是觉得我太辛苦了,所以让我回来休息,过两天还要回去的!”
母亲连连点头,接着问道:“那就好!对了,你上次说的那个同事小伙子,怎么样了?”
季冰面色一暗,不由自主地说道:“他现在去了别的公司,我和他不是同事了……”
知女莫若母!
见季冰如此表情,当妈的哪有不清楚出现问题了?
以前春节,季冰一天都要提到好多次东方白,甚至还互相通话。
可这次,只字不提,还一个电话不打不接,肯定事出有因!
于是,母亲便说道:“怎么,你们原来不是好好的,怎么就分开了,是不是闹矛盾了?”
季冰欲言又止。
她和东方白之间,虽然因为共同的兴趣,天长日久相处,不可避免地互生情愫,但最终还是因为工作压力导致不欢而散。
到现在为止,季冰忽然觉得,她和东方白两人绝大多数时间似乎谈的都是研究项目,至于花前月下,好像还真没有。
她下意识地问道:“妈,你当初是咋看上我爸的?”
“那还能因为啥?你爸人品不坏,能种地又有手艺,家里条件比一般庄户人家好就行了呗!”
看着女儿不说话,母亲问道:“说实话,你毕业两年了,每年都说忙,可你的岁数也不小了,就没有一个看中的?”
季冰有点头疼,她实在不想谈及自己感情问题。
“妈,我研究的课题非常非常重要,一旦有了突破,我们国家就会领先世界的!所以,过两年再谈这个问题……”
母亲却说道:“你呀真是糊涂,不管怎么说先把自己顾好了,才能更好的干活,你一个人在江城无依无靠的可不行!”
季冰马上反驳:“妈,小朱就是专门照顾我的助理,还有司机,公司一直都把我照顾的很好,您不用担心的!”
母亲摇了摇头说道:“你长大了,说的什么工作课题的,我们也不懂,但做父母的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希望你每天能活得开心!”
看来,母亲发现自己的心情不佳。
可是,真正“活得开心”又岂是那么简单的?
“妈?那要是遇到不开心,怎么办?”
“就拿你爸来说,虽然大面上挺不错的,可总有些小毛病,有很多时候,我想想都气不过,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季冰问道:“妈,你是怎么做到的?”
“那就是多想想你爸的好处,多体谅体谅他的难处,说句老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些事不能钻牛角尖!”
母亲撒了一把菜叶,然后说道:“实在憋不住了,还可以回娘家,待几天再回来。”
季冰印象里确实有过,小时候母亲带着自己前往外公外婆家,原来那是母亲和父亲在冷战。
也许是家乡环境和饮食的触动,也许是父母的经验之谈,总之,季冰的心情开始转向积极一面。
到家的第四天,季冰向父母辞行,然后在小朱的陪同下直奔连云港。
当季冰看到宽广的大海时,好半天才感叹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喂马劈柴周游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