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说服卢植(2/2)

点击下面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doupowan.com(斗破小说网 ),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刘备摇摇头,“老师,您说错了,这个天下是我刘氏的天下,您应该问我是不是有光武帝那样的雄心!”

卢植看着自己这个学生,眼神复杂之极。

“玄德,你心中是否有汉光武那样的雄心?”

刘备毫不犹豫地反问,“老师,在您的心中,是卢家的利益重要,还是您这个家主的位置重要?”

卢植沉默了很久,还是凭心而论。

“如果我真的不能给卢家带来荣光,我自然不会呆在家主的位置上。”

刘备点点头,“在我的心中,同样是我汉室的天下更重要!”

“我绝不会同意王莽再出现,也不希望平帝和孺子婴出现在我汉室!”

卢植似乎也想通了。

“玄德,或许你说得对,汉家的百姓需要生活,汉家的天下能尽快恢复清平,才是最重要!”

刘备在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今天刘备在卢植面前表达出自己的雄心,可以说是极为冒险。

如果卢植不能被他说服,刘备真的有可能需要杀出雒阳城。

至少也要先挟持卢植逃出雒阳城。

如果那样,刘备和卢植之间就真的恩断义绝了。

刘备感激地看着卢植,“老师,您知道我为什么想要得到您的理解吗?”

卢植也很是欣慰。

他同样知道,刘备愿意在他面前吐露心声,是因为心里在乎他这个老师。

“玄德,你本来可以默默地按照你心中的想法去做。”

“老师还真的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向我透露你心中的雄心。”

刘备的神色很认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对我的恩情,我铭记心中不敢或忘。”

“我要说服老师,更重要的是大汉天下需要老师这样的人!”

卢植也很感动,“老师没有你说的那么重要,要不然不会多年来,还只是一个尚书令。”

也难怪卢植失望。

今年卢植已经五十岁了。

凭他高尚的品德,又是一代大儒,还是汉末少有的名将。

完全可以说卢植是汉末出将入相的人物!

可是,卢植因为没有显赫的家世,终生只能做到尚书令。

尚书令作为三独坐之一,也不能说这个职位很寒碜。

掌管皇帝的文书、印章,代表的是皇帝的信任,可以说权力也不小。

遇到了刘宏这样的皇帝,尚书令其实就是一个摆设。

再说,尚书令如果是刘备这样年龄的人担任,那绝对是一种恩宠。

就如历史上的荀彧,出仕以后就成为献帝刘协的尚书令。

卢植却是从三十多岁担任尚书令到五十岁,哪里有荣耀可言?

刘备安慰卢植,“老师,大汉的朝堂从来都是世家大族一手垄断,您又不喜欢权力之争,何必在意?”

“您一手恢复卢家的荣光,已经足以自傲!”

卢植的家族是个小家族,能成为涿郡的大家族,完全是卢植的功劳。

卢植自小在陈球、马融门下求学,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风光。

《后汉书.卢植传》记载,“融外咸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

卢植侍讲多年,面对美女歌舞,能眼睛都不转动,证明他心性坚毅。

可是,所谓的侍讲,其实就是马融的侍从,也就是书童。

就是在这种求学的经历,卢植能成长为一代大儒。

后世我们说的范阳卢氏,是涿郡改为范阳郡之后的称呼。

可以说,范阳卢氏就是卢植一手开创。

卢植被自己的学生称赞,也有点自豪,随后脸色又黯淡下来。

“玄德,我们卢家也是你所说的世家。”

刘备摇摇头,“世间的世家分很多种,您是靠自己努力和知识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如果大汉像卢家这样的家族能够多起来,打破官场垄断的现象,那才是大汉之福。”

卢植点点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说得好!”

刘备叹息到,“可惜的是,现在知识只是在贵族之间相互传播,普通的士子却苦于报国无门,平民百姓中的人才更难以出人头地,实在是我大汉的遗憾!”

在汉末,也有不少家族品德高洁,士子中同样有许多乐于把知识广为传播的人。

可惜的是,他们教学的对象,还是只局限在贵族子弟之间。

荀家的颍川书院、卢植、郑玄、乐隐等人在家乡办学,所收的学生,都是各个世家豪强的子弟。

当然,这也和百姓对知识的重视不够,认为百姓的孩子哪怕读书,也还是只能在地里刨食。

百姓家的孩子,从小就要帮助家里干农活,做一些事情贴补家用,才能勉强保证家里人饿不死!

在这个年代,百姓想要吃饱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能够饿不死,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要求!

生活如此困苦,百姓哪里有钱财供养孩子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