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乾和刘琰本来就是蜀汉阵营的官员。
----崔琰在袁绍的麾下也见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外两个刘备不认识,其中应该有一个是公孙方。
郑玄又笑了,“冠军侯,看起来您来请我出山是假,想请我的学生们出仕才是真的吧?”
刘备也不否认,“两种心思都有。”
“目前徐州百废待兴,我身边需要大量的人才,就看康成先生同不同意他们出仕。”
郑玄很喜欢刘备的坦诚,开心地笑起来,“哈哈,冠军侯,他们如果愿意在您身边做事是他们的福气,我哪里会阻拦?”
一番介绍之下,刘备知道不认识的是公孙方和张逸两人。
原来,郑玄离开北海时,还是如历史上那样遣散学生。
不过,崔琰和公孙方才来到郑玄身边不久,西归的道路又被黄巾堵死,干脆就跟着老师来到徐州。
孙乾和张逸都是北海人,又不想远赴辽东,也跟着郑玄过来。
刘琰则是鲁国人,回鲁国也要从这边走安全,也就结伴而行。
对于刘备请他们出仕,崔琰等五人也是高兴地接受。
刘备不禁感叹。
----这就是身份地位的重要性!
前世里汉昭烈帝应孔融之请,赴北海解黄巾之围,也去拜见郑玄。
郑玄同样没有把汉昭烈帝拒之门外。
只是汉昭烈帝问有没有人愿意跟随他时,只有孙乾选择跟随他。
当然,当时在场的不是现在这批人,而是郑玄新一批学生。
......
刘备和郑玄他们来到驹县的地界,就发现客商来来往往,商队几乎络绎不绝。
在驹县的城外,更是有许多的作坊,在制作着各种新奇的东西。
刘备很坦诚,“康成先生,糜家的麋子仲其实早年就到我门下,甄家商队和糜家商队也早就结成商业联盟。”
“驹县在那个时候开始,就逐渐建成了各种工坊。”
“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酒水、饼干、糖果等食品,肥皂、香皂和香水、脂粉和衣物等生活用品,各种改良的农用工具、生火的煤炉,也都是从这里发到四面八方。”
“现在驹县的百姓,可以说是家家钱粮富足,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日子好得太多。”
“我就在想,工事和商事对社会有这么积极的作用,难道真的是一种贱业?”
郑玄停下了脚步,转头看着刘备,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冠军侯,你是想说孔圣对士农工商的看法不正确?”
刘备毫不畏惧。
对郑玄尊重是一回事。
刘备那是尊重知识。
“康成先生,我不是认为孔圣的观点不对,而是认为我们这些后人,都理解错了孔圣的本意。”
“孔圣提出士农工商,只是提出社会的结构中从事这四种工作的人,并不是分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郑玄想了一下,“孔圣提出,贵族不与庶民同坐,怎么可能没有阶层之分?”
刘备耐心地引导,“康成先生仔细想想,贵族阶层是不是一成不变?”
“最开始的贵族,是占有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地主阶层,因为他们属于统治阶层。”
“到了春秋战国的末期,知识从官学变成私学,才有了士族阶层的崛起,同样因为士族掌握了知识的传承,成为了新的统治阶层。”
“自古以来,有人因为发明出促进社会进步的技术成为贵族,也有人捐献出财富为国家服务成为贵族。”
“也就是说,贵族是指这个天下做出贡献,从而得到社会承认从而进入统治阶层的人。”
“先生虽然出自世家,但曾经家道中落三代务农,如果不是您学有所成,又被谁认可您是贵族?”
“我刘备也是高祖的后代,但同样成为了一个平民,如果不是我自己努力,又哪里有今天的贵族身份?”
郑玄站在原地很久,一直在认真地思考,良久之后才抬起头。
“贵族确实不是一成不变,孔圣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士农工商只是圣人列出的几种社会形态。”
“冠军侯,你希望我做什么?”
郑玄能这么想,刘备很欣慰。
“康成先生,并不需要您去做什么。”
“当工事和商事在社会活动中发挥出作用,大家自然会慢慢接受这个事实。”
“我岳父的甄家和糜家,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郑玄有点迷惑,“冠军侯,那您为什么要跟我说这话?”
刘备想了一下,“康成先生,或许是我们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我希望自己心中能敞敞亮亮,才会坚定地去追求目标!”
“冠军侯心中是什么目标?”
“还大汉百姓一个清平世界,也给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一个公平的机会!”
“冠军侯,那我能做什么?”
“因为改变命运,必须从知识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