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突然感觉袁绍说得很有道理。
大汉历来重文轻武,对武将从心底看不起。
董卓这个人迷恋军权,但终究不是大汉的名士。
大汉朝堂从来都是名士的天下,董卓一个关西的武夫,自然会受到大臣的排斥。
这一刻,何进忘记了,他自己在世家的眼中,同样只是一个鄙夫。
“那就这么定了,让董卓带兵进京,我们要尽快让太后交出阉宦!”
......
戏志才到达雒阳的时候,何进正到处派出信使,让丁原和董卓等人,尽快带着兵马到京城。
雒阳城里的气氛,一天比一天紧张。
刘虞告状的奏章,比戏志才早一些到达雒阳。
当然,张飞为自己申辩的奏折,同样也送到了雒阳。
汉帝刘辨已经召集大臣,开始讨论幽州的事情。
汉帝刘辨在大殿里同时打开刘虞和张飞的奏折。
“众爱卿,幽州牧刘虞状告平东将军张飞干涉幽州对乌桓的安抚,平东将军张飞却认为,乌桓人叛乱劫掠幽、并、青、冀四州,哪怕不追究乌桓人的罪责,至少也要留下他们劫掠的财货和人口,你们有什么看法?”
何进踏出一步,“陛下,臣以为刘伯安既然为幽州牧,幽州的事情自然该由他来处理。”
“平东将军张飞虽然为边将,可以不受幽州的节制,但干涉幽州对外族的政策却不应该,应该予以惩处。”
袁隗也毫不客气,“对外族采取怀柔政策进行安抚,是我大汉一贯的做法,这么多年里更是成果卓着,让匈奴和乌桓等外族少有寇边,更协助我大汉抵挡鲜卑,为保卫我大汉边疆出了不少气力。”
“平东将军张飞一介边将,居然敢破坏我大汉对外的政策,其心可诛!”
“老臣认为,不仅要免去平东将军张飞的一切职务,还要拿掉他的爵位,押回雒阳问罪。”
刘辨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
平东将军张飞是冠军侯刘备的结义三弟,这是朝廷上下都知道的事情。
何进的话虽然也指责张飞,但也只是认为张飞干涉幽州事务,应该适当地惩处。
袁隗却把这件事上升到破坏大汉政策,甚至提议把张飞一撸到底,抓拿问罪。
这是要把张飞往死里整。
刘辨明白,袁隗为首的世家,这是想给刘备一个下马威。
在刘辨的心中,刘备的份量很重,岂会让袁隗如愿?
“太傅,你没有看到?平东将军只是认为不能纵容乌桓人,罪责可免,但抢夺来的财货和人口却不能让他们带走。”
“平东将军的所做所为,又哪里有破坏大汉的对外政策?”
袁隗的声音无比冷酷。
“陛下,我大汉为了安抚这些外族,所花费的钱粮无数。”
“相比之下,乌桓人抢夺的些许财货能算什么?”
“现在我大汉已经叛乱四起,如果乌桓和匈奴等内附的外族,也因为张飞的作为而彻底造反,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刘辨一时之间无法反驳。
目前大汉的局势确实不容乐观,如果匈奴和乌桓再造反,加上草原上虎视眈眈的鲜卑。
谁也不敢保证怎么样。
眼看袁隗的话已经引起大臣们的共鸣,朝堂上的议论,让张飞越来越不利。
刘辨不由得心急如焚。
......
这时守卫在殿外的羽林郎走进了大殿。
“启秉陛下,冠军侯派遣徐州从事戏志才,星夜送来他的奏章。”
刘辨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
在刘辨的心中,没有刘备做不到的事情。
刘辨一挥手,“宣徐州从事戏志才进殿。”
何进的目光不停地闪烁。
袁隗却淡定地站在原地。
历史上的袁隗很低调,只有在把刘辨拉下皇位的那一刻,才被有心人看破他的用心。
有人说袁隗是受到董卓的逼迫,才把刘辨扶下皇位。
袁隗真的会怕董卓?
连袁家的小辈袁绍,面对董卓的刀剑都能无惧,何况是已经身为太传的袁隗?
董卓的刀下是杀了不少所谓的大臣和名士。
那些却都是一些只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名字的人。
历史从来是无情的。
无名和无势之人,还不值得史官为他们多费笔墨。
真正的世家之人,什么袁、杨、黄、王等家族,哪有什么人死于董卓刀下?
董卓在雒阳时做的事情是为了立威。
作为一代枭雄,董卓不会无脑地和整个天下的士族做对!
——哪怕他拼命巴结世家大族,还是成为千夫所指。
即使袁隗是真的受到董卓的逼迫。
那袁隗对汉室的忠诚呢?
袁家可是四世三公的世家,世代都受到汉室的恩宠。
居然对汉室起码的忠诚都没有!
只能说,袁家早就没有了对大汉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