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信和曹操两人,在关东联军讨董的时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从鲍信的表现来看,他因为曹操的推荐得任济北相。
在刘岱死后,鲍信马上拥立曹操为兖州牧。
在曹操有难的时候,更是舍身相救。
可以说也是一个有恩必报的性情中人。
但鲍信之死却是疑点重重。
《后汉书》记载,曹操和鲍信征讨黄巾,在到达战场时,因为步兵没有及时赶到,受到了黄巾军的围攻,鲍信为了救出曹操因此战死。
随后,曹操的步兵赶到,最终打败了黄巾军。
问题来了。
鲍信身为一方诸侯,迎立曹操为兖州牧之后,身份地位必然是曹操身边第一人。
曹操有那么多的猛将,哪里需要鲍信救援或者断后?
鲍信死后,居然连尸体都找不到,更是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黄巾军如果杀死鲍信,必然会砍下首级报功。
黄巾军的骑兵几乎没有,鲍信的尸体也不可能被踩成烂泥。
就是尸体被毁,也必然有盔甲可以证明身份。
鲍信死后不久,张邈和张超兄弟,也随后和曹操决裂。
张邈和张超兄弟,同样是以诸侯的身份投靠曹操。
在曹操崛起的初期,更是全心全意帮助他募兵。
让曹操能够参与到讨董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
这样的感情基础,如果说会因为边让一位名士的死,就毅然和曹操决裂,怎么说都有点太牵强。
从讨董战争中可以看出,张邈和张超兄弟并不是意气用事的人。
讨董联盟从一开始就是尔虞我诈。
酸枣的联军,更是没有和董卓真正的正面交锋。
张邈和张超兄弟选择曹操,必然还是看重曹操的能力。
但曹操的性格,却让他无法容下鲍信和张邈、张超这些诸侯。
作为一方诸侯,鲍信和张邈兄弟都有自己独立的势力。
曹操要的是得到他们的势力,不可能允许他们这种超然的身份。
这是一方势力发展的正常过程。
曹操做的事情没有不对。
只不过吃相太难看。
鲍信的死,让张邈兄弟看到了危机。
才会在陈宫来说服他们的时候,趁机和曹操决裂。
可惜的是,张邈兄弟的野心,最终害死了臧洪,更让他们被夷灭三族。
......
现在这个时空中曹操已死。
刘备本来以为鲍信会因此崛起。
没想到鲍信攻下东平国后,就不再继续参与刘岱、张邈兄弟和袁术的战争。
鲍信所在的位置。可以说在三方势力之间。
----东面是沮授的泰山郡和青州。
----西面是刘岱的东郡和济阴。
----北面和冀州隔着黄河。
----西南的山阳正在和刘岱交战。
----南面和东南的任城和鲁国,势力都不强。
济北国和东平国,看上去身处险地。
实际上只要这些势力没有分出胜负,都不会轻易和鲍信为敌。
但鲍信放弃扩张地盘,也就代表着他放弃了争霸这条路。
守着济北国和东平国的鲍信,可以说是在等待投靠的对象。
拥有看两个郡国的地盘。
鲍信完全可以待价而沽,到时候为自己换一个好的身份地位。
刘备也似乎有点明白。
----鲍信这个人的眼光看起来很不错,心中的野心却是不足。
当然,这也和鲍信的身份有关。
鲍信的出身历史上没有记载。
但应该是出身于泰山的地方豪强。
这样的身份,在大汉还远远不够。
强如孙坚父子,心够狠、手够辣,却还是只能依靠袁术,慢慢地培养自己的势力。
更重要的是,鲍信自己因此没有产生称霸的野心。
一个人眼光再好、能力再强。
没有匹配的野心,就注定走不上那条道路。
这样的鲍信,反而让刘备更加的放心。
至于鲍信待价而沽。
有着超凡的目光,鲍信很快就会发现。
----冠军侯刘备,才是目前大汉最有实力的那一个人。
如果鲍信选择刘备。
那刘备就会凭空得到济北和东平两个郡国。
有了济北和东平两个郡国,对于兖州和豫州意义不是太大。
刘备势力对冀州的威胁,却增加了不少。
袁术虽然有吕布的帮助。
在刘备的心中,袁绍才是要最重视的对手。
当然,重视也是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