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周到又全面的做法,哪里还会征服不了贵族阶层的心?
......
世家门阀之所以在后世受到很大的诟病。
在于他们堵住了平民阶层的上升通道。
也因此否定了世家门阀对华夏文明做出的贡献。
刘备他们这些现代人出来汉末的时候,同样是抱着这样的心态。
只是经过多年和汉末的贵族打交道。
才逐渐了解什么叫贵族精神。
华夏的贵族精神,是一种根植于心灵深处的骄傲。
也正因为如此,贵族在面对百姓的时候,往往都是高高在上。
百姓只是他们利用的工具。
也是贵族巩固统治的基础。
刘备和赵季晨他们,在现代时空中,同样是普通的百姓。
当然会对贵族阶层有很大的反感。
但真正融入到汉末的世界。
这些现代人发现,大汉的贵族阶层,也就是士族,有许多可爱之处。
确实就是用“可爱”这个词形容!
在大汉大部分的士族心中,都有一种坚持。
对道德礼教也是从心底里重视。
并不是只在嘴上喊喊口号。
士族在大汉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和皇权进行对抗是事实。
刘备在荀家就提出了“人性本私”的看法。
士族形成的利益集团,就是人性自私的表现。
但是为了权力和利益丧心病狂的士族却是不多。
可以说士族的表现极为矛盾。
——在外界,士族要保持自己道德模范的形象。
——现实中,士族又会为了权力和利益争得你死我活,表现出人性丑陋的一面。
刘备他们看重的是士族面对外族的那种血性,还有他们不妥协的精神。
正是有他们的领导。
大汉的百姓才没有对外族卑躬屈膝。
百姓在古代受到轻贱。
在现代时空中同样如同满山遍野的野草,不可能享受到社会上最好的资源。
这一点没必要否认。
也没有什么不公平。
社会不可能实行平均主义。
对社会做出多大贡献,才能享受多高的社会地位。
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百姓从来都是随遇而安的代名词。
也往往在生活中随波逐流。
大汉的百姓,如果没有士族阶层的领导,或许早就在外族面前屈服。
大汉的士族,在内部可以展开残酷的权力斗争。
甚至为了利益动不动就灭人全族。
但士族阶层在外族面前,大部分都是硬骨头。
这就是我们说的汉人的血性。
在道德礼教的思想教育下,士族的心中对忠诚和情义的追求,同样有着一种执着。
这就是我们说的,这个时代士人的风骨。
......
也同样是从汉末开始。
建立在儒学基础上的道德礼教,逐渐受到了破坏。
先有曹魏篡汉。
司马家族随后有样学样。
华夏一直坚持的道德体系,也因此开始不断崩溃。
刘备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分析。
认为保住了大汉的贵族阶层,就保住了华夏的贵族精神!
保住了华夏的贵族精神,同样能保住华夏民族里的血性和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