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提议(1/2)

点击下面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doupowan.com(斗破小说网 ),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第275章 提议

周王壬臣元年,元月。

晋国,朝堂之上。

卿士们都在商议着,小晋侯夷皋坐在君位上,身旁是赵盾在把持朝政。

“新年已至,众大夫可有要事说明?有奏者当堂言告,赵卿会依据寡人的意思落实。”

夷皋年幼,可从小他的母亲穆嬴就在教导他如何在朝堂说话做事,不能显露出半点不悦;在穆嬴的教导下,小晋侯会在朝堂上说上几句话,不过事情的主使权都在赵盾的手上。

众卿士手中或是腰间都别着竹木板,需要请奏的时候双手持立木板,即是请奏之意。

在朝堂之上,不同爵位身份的人手中所持有的象征也不同。

如天子笏球玉(美玉),诸侯笏象木,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

早在周公致礼之时,就以圭玉当做办公凭证;这样的信物长一尺半、宽半掌(长半米,宽五厘),上圆下方,有着一定的弧度,可用作于同卿士阶级身份的一种象征。

天子用玉圭,可挂在腰间,或一手别于袖下,在场合致礼时会有所引用,国家的祭祀也会有主使者手持笏板进行祷告。

诸侯所用象牙,大夫用竹,士用木;这些笏板都经过一定打磨和烧制,呈现一定的弧度。

在以往周礼严苛之时,卿士不能直视天子,所以用笏板立举于身前以遮挡目光,也能缓解紧张的情绪。

一开始,笏板还用作于记事办公,因为掌权者在朝堂说的话太多会容易忘记,这个时代的交通又十分不便,在遗忘之后便两眼发懵,再度回去问询难免耗费时间;所以周公应用笏板,让天下的政务能够顺利进行。

掌权的天子和负责施行的诸侯所用都是不能进行刻录的工艺品,而大夫和士则可用刀笔进行刻录,以免忘记天子或是诸侯所命。

而到了现在,笏板更多是用于区分身份阶级的标志,也不会在笏板上刻画事由了。

“禀君上,天子新政,作为友邦我们应当送予一些礼物进行贺喜。”

一名大夫手持笏板低头禀告。

“下臣建议,应当在新年郊祀天神,感谢昊天上神让我们晋国渡过难关。”

又一名大夫低头禀告。

先克也在这个时候从左侧的席布走出,自信而又深沉的低头。

“请宽恕下臣接下来的冒昧之言,您的年纪尚幼,在能力和阅历上没有很好管理晋国的能力,赵军将虽兼太傅,可忙于政务,不如从卿士之中挑选出一人作为您的伴读,在您学习之时亦可辅助。”

几个卿士一前一后先后禀奏,坐在君位上的夷皋装模作样的时不时点头,只是余光却放在了赵盾的身上。

“赵卿,您怎么看?”

一年以来的习惯已经养成,小夷皋能够在朝会上不失礼仪,只是会将事由都交给赵盾处理,这一年以来的大小事由,赵盾都会处理好;当赵盾外交的时候,政务也会殆滞,年幼的晋侯又不知处理政务,只会将事情都推给赵盾。

只是赵盾这样无私的表现,在穆嬴的说教下成为窥觊国君之位,让夷皋凡事都要小心防范于赵盾。

可赵盾将晋国的大事都包揽下,怎么会留给他能够说话的余地呢?

夷皋不会知道,赵盾忙于政务所日夜忧愁,他只会看到母亲说给他的,赵盾在外人眼中的威风只是为了与他们晋国的正统抢夺权力。

赵盾愁眉思索,不一会给出了答案。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