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比当年还是一个穷小子的时候,喜欢上一个姑娘。可当时他没钱没地位,所以只能眼巴巴的跟这姑娘断绝往来。若干年后,盖茨比成了亿万富豪,他每天都在灯塔对面的桥上来回踱步,因为他知道对面的城堡里住着他当年的情人。
可是她已不是她,她已嫁作人妇。他不甘心,他不放手,所以每日便以开大型派对的噱头来吸引对面的她注意到他,他在暗示她:他回来了。
莉莉安起初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局一定是盖茨比和她最终走到了一起,她满以为是个完美结局,可是结局最后来了一个180°的大反转:她竟然伙同丈夫,将盖茨比骗的身无分文,身败名裂,最后连盖茨比去世的时候,她也无动于衷。
观众的反应是不同的,有很多人会对盖茨比报以同情。但在莉莉安看来,盖茨比从一开始就应该认输,因为他太执着,他重回忆,才会死得这么惨。盖茨比是自私的,他不应该涉险去撩拨有夫之妇的,他应该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已不是她,虽然他还是他。
作者写的很真实,倘若还给盖茨比一个好的结局的话,这就变成了虚伪和假情假意了。爱情的罗曼蒂克应该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的,你再浪漫,她已不想回头,也是徒劳。
莉莉安一直都是这样清醒的看这些问题的,以至于在这群人当中显得是那么无聊和无趣。很少有人和她能坐下来交流,大家觉得她既内向又孤僻,不怎么爱言语。
“内向”这个词儿,让人听上去很不爽。仿佛大家觉得“外向”是褒义,而“内向”就必须是贬义。
为什么拥有“内向”特质的人总是不招人待见?她真的觉得人一旦贴上了“内向”的标签,就好像负面的那些缺点也都必须安置在这个人身上。什么“不善交际”啊,“嘴不甜”啊之类的,都会跟“内向”沾边儿。
“内向”真的是“不善交际”吗?内向是看破不说破,是“不屑于交际”的同义词。
她反倒觉得内向的人,是真正能看清、能认清事实真相的一群人。内向的人在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淡然的做出决定;外向的人在遭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会大惊小怪,手足无措。
社会的舆论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她不想被贴标签,她也很讨厌那些肤浅的人。
其实,像她这种具有内向性格的人,是蛮喜欢和外向的人在一起玩儿的。比如莉莉安上高中时候遇到了W君,她就很喜欢跟她讲话。其实外向的人身上确实会有一种特质,一种积极乐观、神经大条的特质,这种特质能分分钟逗人发笑,这也可能是他们受欢迎的原因吧。
她突然想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