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程祥来说,无论是接济他长大的李广玉还是带他走出家乡的陈亦卿,都是他的恩人,而这二人在他心中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他也从未想过会需要在此二人之间做什么抉择。
而玲珑一直是他敬重可亲的姐姐,他在这三个人面前状态是放松的,甚至觉得他们三个人之间也是亲密无间的,所以他当着陈亦卿和玲珑的面问起李广玉的经历,也并不觉得有何不妥。
“李哥哥,上次匆匆一见,并未详细聊起,我打听到你原本是中了功名的,怎么没有做官而是到私塾家学教书呢?”
玲珑给程祥盛了一碗汤,程祥边呼噜噜地喝汤边问向李广玉。
一旁的陈亦卿听到程祥如此无城府的问话,微微一笑,既觉得程祥的单纯可爱,又替李广玉有些尴尬。
其实上次程祥兴冲冲的回来说见到了李广玉,陈亦卿就已经着人调查了一下。当然调查李广玉的事情不能对程祥说,不然原本自己只是想了解一下现在的李广玉和在河西镇时有何不同,会不会被京城的繁华世界『迷』了眼,他是在关心程祥接触的是什么样的人。但若让程祥知道的话,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不信任他的李哥哥。
果然李广玉的面『色』微微有些红,有些尴尬道:“其实……其实我是中了功名,不过……不过……”
程祥微微有些讶异,又问道:“李哥哥,我记得小时候你跟我说过,你的志向就是要以诗书礼化一方人民,为百姓做实事,再也不让,不让我这样的孤儿……”
听到程祥提起过去小时候的事情,还有他心中的梦想,李广玉的眼神暗淡下去了,缓了缓道:“有时候志向并不一定都能实现的。”
程祥又不甘心的追问:“可是,你既中了功名不为官的话以后也不能再参与科考,你岂不是一世都要远了自己的梦想?再也没有机会了呀!”
李广玉在程祥的诘问里低垂下头,甚是忧伤与沮丧。
陈亦卿见此状,便出来打圆场,当然他也想探探李广玉的底,毕竟程祥把他带回来就不会只是问几句话便放他走这么简单,若此人可以据实而谈,把他们当成自己人,陈亦卿还是很乐意将他留在身边,这样既能让程祥开心,又能让自己多个帮手。
当然这也不全是他在照拂李广玉,陈亦卿合作过的人不是市井小民就是富二代。眼前的李广玉气质底蕴一看就同自己之前的那些合伙人和掌柜的们不同,这在现代社会就相当于引进研究生了,发展的好将来是可以当做ceo或者cfo培养的。而眼下他显然是落了难的凤凰,连生活都拮据。
陈亦卿换上一脸诚恳的表情道:“李公子,不必拘谨。你是程祥的恩人,我也听闻你自小照拂程祥,陈某敬重你的为人。你我二人年纪相仿,又都将程祥当成弟弟,那么我们便是朋友、是兄弟。公子有事不妨直言,陈某也想知道李公子为何在京城盘桓许久不回家乡,也不入仕。”
若说公子这样的称谓,倒不是谁都能用的。在这个时代一般也是文化人或者是贵族子弟才配被人唤一声公子,李广玉是读书人又人品贵重,在家乡名声颇好,被人这样尊称一句倒是当的起。而陈亦卿一个无父无母,写出来的字比小鸡啄米好看不到哪里去的人,做的又是商人的行当,原本是不会被这么称谓的,更贴切他的是陈老板、陈掌柜这样的称呼。
不过一开始是程祥只道他和李广玉年纪相仿,河西镇的人都称呼李广玉李公子,所以年幼的程祥就称呼陈亦卿一句陈公子。后来读过几年书的念恩也如此打趣陈亦卿,周围的人便也都这么叫他了。不过陈亦卿的行为举止看上去也斯文雅致,再者又赚了不少钱,也算是担得了。在李广玉面前,陈亦卿却还是自觉失了几分诗书礼仪的。
程祥向李广玉提起过陈亦卿的事情,李广玉也敬佩陈亦卿能不顾流言将一个素不相识的孤儿带在身边予他衣食,教他谋生的本事。想到自己当初为了功名,并未好好安置程祥便只身上京,与陈亦卿比起来,自己倒显得自私了。
所以李广玉见程祥、陈亦卿如今都言辞恳切的当他是自己人,便不再遮掩,将自己的经历说了出来:“当初我一心向学,同天下读书人一样,都希望一朝登科能够造福一方百姓,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是我终究还是拜给了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