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杨嗣昌领旨谢恩。
说了几句话,崇祯的信心重新找了回来,此时甚至已经觉得胜利在望,忙询问道:“你可叫孙传庭他们将闯贼生擒,献俘于京城?”
“臣数日前已经将圣上的意思告知洪承畴和孙传庭了。”
“好,好,那就好。应该让他们知晓朕的心意。”
停了片刻,最后崇祯又低声嘱咐道:“至于与东虏议抚之事,总要万分保密,不可使外廷诸臣抓着一点把柄,阻挠了大计。”
“请皇上放心,臣都明白。不过,只要皇上下定决心,就算外廷臣子知道,亦无人敢出言反对。”
“不不不,爱卿错了。朕并不糊涂,朝廷之上,那些言官一旦知道,肯定要死要活的,什么话都可能说得出来!”
“只要皇上圣明决断,毅然而行,一二个言官不明事理,胡搅蛮缠,也不可能阻挠住皇上的大计。”
崇祯微微地苦笑一下,心想哪有那么容易?他索性转过了话题道:“卢象升如果今夜能够赶到京城,卿可告知他明早在平台等候,朕要与他单独召对。”
“是,臣知晓了。皇上,如无他事,臣告退了。”
宫中已经在打三更的梆子了,看见皇上有点疲倦,杨嗣昌赶快告辞,叩了一个头,从文华殿退了出来。
“朕也累了。”崇祯唤过来一个小太监,吩咐道:“今夜朕去坤宁宫就寝,下去传话吧。”
“是,皇上。”
当崇祯乘着辇往皇后所住的坤宁宫去的时候,一路上一直在想着刚才的谈话:“要是卢象升不赞同杨嗣昌的意见呢,朕该倾向谁?而如果杨嗣昌对东虏的和抚计划行不通,战又不能取胜,何以善后呢?”
想到此处,他又忧心起来,思索良久,却没有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幸亏剿寇的战事顺利,否则,两面受阻,会更加艰难。”
近几日,他每次想到陕西的战事十分顺利,就迫不及待地等着最后的捷报传来。
然而,据传言,李自成消失在了商洛山中。他心中自然希望洪承畴和孙传庭能够擒拿或者斩获李自成和刘宗敏的首级,将他们的首级送来京城,当然最好是生擒,就像当初的高迎祥一样献俘于午门之下。
此刻,他又想起来这个问题,想起曾经的高迎祥,当然还有那位敢劫法场、大逆不道的杨国公。
离京之后,杨乐一直杳无音讯,听说去了台湾,真不知道怎么样了,难道还在生朕的气?
自然而然,崇祯想起了一些往事,想起了那些君臣相谈甚欢的场景,想起了一起哈哈大笑的日子,想起了皮岛之行、江南微服私访、变法改革……等等这一切,全都像是过眼云烟,又像是发生在昨天的故事,历历在目。
崇祯微微叹了口气,他明白那位曾经推心置腹的臣子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往事随风去,峥嵘岁月愁!
有些东西,失去了,恐怕这辈子再也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