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天地玄黄(1/2)

点击下面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doupowan.com(斗破小说网 ),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钟宿明在用魔镜播放“以逸待劳”的故事片的时候,当时台下有两个观众,一个叫李黄彦,一个叫赵玄礼,他们对秦政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并对其争吵不休,有人说时势造英雄,有人说英雄造时势。究竟真相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翻开秦政的个人档案。

话说自公元前771年幽王烽火戏诸侯镐京荒废,至公元前770年秦襄侯、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护送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秦晋郑卫四国开始权倾东周。作为边陲之地的秦国,逐渐在西伐犬戎义渠的战乱中通过签证不平等条约索取政治资本,变得强大起来;而作为护国功臣的晋国,则在东征莱夷的战乱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不堪重负于公元前633年由晋文公改革政体设置三军六卿;此时,远在漠北的匈奴正在策马奔腾,甚嚣尘上;而南方的荒蛮之地上,星火燎原的楚厉王于公元前758年率先自立为王,从此开启了荆楚南蛮一统川淮的大国崛起之路。

此时,远在西欧的西尔维娅与战神偷—情,并于公元前771年(幽王烽火戏诸侯)在意大利罗马城生下孪生兄弟罗慕路斯和列莫斯。罗慕路斯后来杀死列莫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在意大利建立了罗马王国,这个罗马王国就是后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前身,并在八百年以后(公元27年,东汉初年)被继承者恺撒大帝发展成为了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的罗马帝国。

此外,远在中东的伊朗高原上,居鲁士二世于公元前553年(楚康王熊招时期,这年吴国趁楚国热孝期间攻楚,熊招是楚庄王的孙子,楚灵王的哥哥)统一波斯湾建立波斯帝国,七年后他灭掉北临黑海,西临爱琴海,南濒地中海,东接土耳其的吕底亚王国,又过六年他灭掉了被来自耶路撒冷(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的犹太人占领的巴比伦王国(今伊拉克),使波斯帝国的疆界西接希腊,东临印度,包括波斯湾的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犹太、埃及等地。他统一中东地区,建立了从印度到地中海的波斯帝国,从此他被伊朗人尊称为伊朗国父。

但好景不长,古希腊的亚历山大三世在公元前336年(楚威王熊商时期,这一年秦惠王登基,熊商前往秦国祝贺)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入侵土耳其半岛,横扫古巴比伦(今伊拉克),荡平波斯帝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占领印度,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 ,他建立的希腊帝国(又叫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东方战国七雄领土总和。

早在公元前945年的西周初期,雅利安人(伊朗人)入侵印度创立的种姓制度深深地伤害了印度的民族自尊,这一制度将当地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种姓制度的建立是雅利安人对印第安人进行长期殖民统治的耻辱标志,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1婆罗门主要是指印度的巫师和僧侣,2刹帝利是指印度的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3吠舍是指入侵的雅利安人,4首陀罗指土着的印第安人,除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外的人,即所谓不可接受的贱民,又称达利特,5达利特一般指战俘和间谍。在雅利安人的腐朽统治下,印度四分五裂,被分割成了十六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公元前332年,希腊人亚历山大三世打败了强大的波斯帝国,终于引发了印度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印度的旃陀罗笈多(zhān tuó luó jī duō,又译月护王),出身于首陀罗种姓,他乘机在恒河下游起事,自立为王,建立军队,打击亚历山大帝国的希腊占领军,率军迅速攻打恒河中上游的难陀王朝都城华氏城(今印度哈尔巴),并在公元前321年(楚怀王熊槐时期,这年大司马楚昭阳在襄陵围魏救高,魏惠王南辱于楚)创立了孔雀王朝,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证权。

在公元前945年的西周初期,由于历代埃及法老们都对利比亚进行了征服与掠夺,利比亚王子舍顺克一世推翻埃及法老的统治建立了利比亚王朝,利比亚王朝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在利比亚人腐朽的殖民统治下,位于非洲尼罗河上游的埃及开始遭到巴比伦王国亚述人(今叙利亚)的入侵。公元前653年(楚成王熊恽时期,这一年齐桓公攻打郑国,熊恽围许救郑,遭到许国臣服),埃及人借助唯利是图的希腊雇佣军驱逐了亚述人,并在希腊人的帮助下建立了埃及的第一支海军,但希腊从此在埃及地区的影响力增大,埃及又开始沦为希腊人的猎物。公元前525年(楚景王熊弃疾时期,这一年熊弃疾扒灰,强娶儿子熊建的未婚妻,熊弃疾是楚灵王熊虔的弟弟),强大的波斯帝国占领埃及,埃及人民发动了几次较成功的反抗波斯的起义,但埃及从未能脱离波斯人的统治。公元前332年(楚威王熊商时期,这一年齐魏相王,熊商率军伐齐,在徐州大败齐军),波斯统治者马扎克思拱手将埃及让给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三世在几乎没有遇到波斯人抵抗的情况下,被埃及人当成解放者占领了这片土地。从此埃及长期遭到希腊半岛上的亚历山大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统治,直到一千年以后,在公元640年,埃及被穆斯-林建立的阿拉伯帝国占领,随之又开始阿拉伯化。阿拉伯帝国后来在宋元时期依次被中亚的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突-厥帝国)取代,但这两个帝国都未能占领埃及。

随着罗马的萌芽,希腊的崛起,波斯的衰落,印度、埃及的逐渐被奴役,在中国的西北部,在那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一个喜欢吃陕西肉夹馍和油泼辣子面的民族逐渐发展了起来,那里就是秦政的故乡——秦国。

话说鬼方国是殷商时期居于我国西北方的一个大型突厥部落,主要由来自中东的雅利安人组成。商王帝乙封扈侯伐鬼方,平王东迁要从西周的牧野之战说起。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实施分封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如封姜尚为齐侯、姬召为燕侯,姬高为毕侯,姬雍为虢侯等。姬召又叫召公,曾在海棠树下理政,留下“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之句。公元前1043年,武王殁,子成王姬诵即位,由鲁侯旦辅政,鲁侯旦在丰镐以东,为周朝营造了背邙山面洛水的东京洛阳。三监(蔡侯度、管侯鲜、霍侯处)看不惯鲁侯旦辅政,于是联合残商部落发动武庚叛乱,史称三监之乱。鲁侯旦不得已出征,花了三年,于公元前1039年平定此乱。鲁旦的封地恰好在古奄国,留下了“奄宅曲阜,微旦孰营”之句。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姬诵将汾水唐地分封给其弟姬虞,姬虞成为唐侯,定都尧墟平阳(今山西临汾)。公元前1020年,成王之子康王姬钊继位,天下太平,史称“成康之治”。公元前1003年,姬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继位,姬燮将都城迁居到晋水之傍,并将国号改称为晋。姬燮成为晋侯,定都鸷墟翼城(今山西临汾)。公元前964年,康王之孙周穆王姬满西征犬戎,进兵阳纡(今甘肃镇原),拉开周戎之战序幕。公元前910年,穆王之子周孝王姬辟方不忘周朝遭受犬戎入侵之辱,命令申侯率军伐羌。申侯(封地在河南南阳)虽然受命率军出征,但内心却不愿去打仗。申侯的女儿申姜嫁给了犬戎首领扈侯大骆,大骆定都犬丘(今甘肃陇南礼县),生下谪子扈成;大骆还有个庶长子秦非,在替孝王养马。申侯和周孝王谈条件,只要不放秦非回国,让自己的外孙扈成继承扈侯,他才愿意西征犬戎,成交。公元前905年,周孝王不放秦非回家感到内疚,同时秦非把战马养得膘肥体壮,于是秦非被周孝王赐官司马氏,获封秦地。秦非成为秦侯,定都秦亭(今甘肃天水清水县),秦非祖籍是曲阜柏益部落(山东人给人的印象一般是个子高、有修养,山海经中的君子国、大人国、青丘国、柔仆国都在那个地方),因此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山东基因)。申侯伐羌以后,成为西周权臣,孝王之孙周厉王娶申姜为妻,厉王之孙周幽王也娶申姜为妻。这就是秦国和晋国封侯的由来。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姬宫涅废申后被西戎所杀,镐京成为废墟,周平王迁都洛阳。秦襄侯率兵救周有功,得到周平王姬宜咎的赏识,被封为秦襄公,东迁汧邑(今陕西宝鸡),从此秦国取得了讨伐附近小县城的许可证。公元前781年,晋文侯姬仇杀叔上位,公元前771年晋文侯辅助平王东迁,从此周王室没落,晋国开始崛起。公元前765年,燕郑侯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定都蓟城(今北京市)。公元前741年,晋文侯的弟弟姬成师迁都曲沃(山西临汾),晋国从此一分为二。公元前716年,姬成师之孙晋武侯姬称统一晋国,并以珍宝贿赂周厘王,被周厘王封为晋武公。晋武公从曲沃迁都故绛(绛城在翼城、曲沃东南,是绛侯周勃的封地),后来晋献公又迁都新田(山西临汾侯马)。前679年,齐桓公受管夷吾(管仲)辅佐在鄄城(山东荷泽)九合诸侯成为盟主。公元前664年,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齐桓公退山戎保燕国,同时割地赠燕庄公修齐燕之好。齐公元前656年,晋武公的儿子晋献公假途灭虢,回途连虞国也灭了。百里奚本为虞国大夫,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献公把长女穆姬嫁给秦穆公修秦晋之好,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成为秦穆公的相国。公元前651年,晋国发生骊姬之乱,秦穆公后来拥护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姬重耳回国继位。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退避三舍打败楚成王后,受狐偃、赵衰、魏犨辅佐在践土(河南郑州)会盟诸侯成为盟主,秦穆公把女儿怀嬴改嫁给晋文公修秦晋之好。此后的300多年里,秦国、晋国一直既统一又强大,这就是平王东迁以后,秦侯和晋侯受到提拔的原因。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姬午封九黎部落韩虔﹑常鸷部落赵籍﹑鬼方部落魏斯为诸侯。公元前356年,秦平重用相国商鞅实行变法,发展农业,与楚和亲,秦国变得富庶起来,秦平东迁栎阳(今陕西西安)。此时楚悼王熊疑早已通过吴起变法使楚国变得强大,商鞅向秦平献了与楚联姻求保护之计,秦平于是娶了楚国公主芈琴。好景不长,秦平刚死,商鞅就因为谋反而被秦惠五马分尸,秦惠娶了楚国公主芈月。公元前325年秦平的儿子秦惠自立为王,秦惠王东迁咸阳(今陕西西安)。九年后秦惠派大将司马错破成都灭蜀,又过三年秦惠派相国张仪诈骗得到楚怀王的汉中之地,从此秦国地大物博,为逐鹿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元前278年,秦惠的儿子秦昭派大将白起攻破郢都灭楚,打败楚怀王的儿子熊横,这就是着名的郢都之战,郢都之战以后屈原投江,熊横迁都陈县。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芈月使用美人计灭义渠。公元前265年,秦昭王听从相国范睢“远交近攻”的建议,派大将白起在郑州华阳攻魏,然后转向焦作野王攻韩。公元前262年,魏昭王的儿子魏安厘王已经在华阳之战中战败,秦将白起取道东周洛阳在野王(今河南沁阳)大败韩军,把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上党区)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厘王的儿子韩桓惠王想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于是把上党郡献给了赵国,赵惠王的儿子赵孝成王赵丹听从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接纳上党,引起秦国的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公元前260年,秦昭派大将白起取道东周洛阳率军攻打赵国的长平(今山西晋城),赵丹受到秦国反间计撤掉廉颇,派纸上谈兵的赵括迎敌,最终赵军战败,秦军夺取长平,这就是着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白起把赵国军队40万人全部活埋,这其中就包括赵高的父亲和四个哥哥。不久赵国沦陷,赵高和他的弟弟赵成以及母亲李艳都被抓到秦国作为奴隶。赵高容貌英俊、知识渊博,但是他来自仇家赵国,秦政想重用他又不放心,于是命人阉了赵高让他进宫担任内侍近臣,从此一颗复仇的种子在赵高心中生根发芽,赵高终将把秦国搞得家破人亡,有诗为证: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长平之战以后,赵高被俘来到了秦国,秦异人作为人质还在赵国呆着,他的处境可谓是岌岌可危。幸好当时在赵国做生意的富豪吕不韦觉得秦异人奇货可居,打算把他救回秦国继位。秦异人本没有王位继承权,这要从他的父亲安国君秦柱说起。根据商鞅变法要求秦楚必须和亲的规定,秦昭的母亲是楚国公主芈月,秦昭的王后是楚国公主芈瑶,秦昭的儿子秦柱娶的也是楚国公主芈倩,芈倩又叫华阳夫人。然而华阳夫人所嫁的安国君秦柱,并不是秦昭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公元前267年,在魏国做人质的太子秦悼去世了,作为次子的安国君秦柱理应被立为太子,没曾想他还有个弟弟秦辉野心勃勃要跟他争夺太子之位,安国君秦柱多年养尊处优,对战雄心勃勃的弟弟根本毫无胜算。华阳夫人芈倩利用其娘家楚国芈氏家族的雄厚财力拉帮结派,用两年时间,在公元前265年芈月死的那一年,硬是将懦弱的安国君秦柱推上了太子之位。来自楚国的华阳公主芈倩和秦柱虽然相爱,但是没法生育孩子;秦柱和来自赵国的夏姬生了个小孩叫秦异人,但秦柱却不喜欢这对孤儿寡母。吕不韦调查到秦异人的艰难处境,为了夺取继承权,向秦异人提出的锦囊妙计,就是劝秦异人认华阳夫人芈倩为干娘,然后通过他的舅外公楚怀王熊隗在楚国的强大势力从中璇玑斡旋,帮他顺利登上秦国的王位。秦异人的舅外表叔楚襄王熊横、舅外表哥楚烈王熊完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楚国又是怎么发展壮大的呢?这得从楚国的来历说起。

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将南阳丹水之地分封给祝融部落的熊绎,熊绎于是成为楚国国君,熊绎是楚国的第一任楚侯,定都丹阳(今河南南阳淅川)。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以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公元前758年,楚侯熊眴见平王东迁以后,王室开始没落,于是迁都鄀都(今湖北襄阳宜城),自立为王(称王后不用向王室纳贡),人称楚厉王。有荆山卞和谄媚献璧歌颂太平盛世,被熊眴砍去左脚。公元前741年,楚厉王之弟熊通杀侄继位(类似于朱棣杀朱允炆),人称楚武王。熊通与襄阳邓国的公主邓曼联姻,受到邓国支持,先破陨、樊,再占荆、随,将楚国的疆土开辟到汨罗、长沙一带,熊通的次子熊瑕也被封到屈地(湖北秭归),成为屈姓始祖。熊通将都城迁到夷陵(今湖北宜昌枝江),这时荆山卞和又来谄媚献璧歌颂太平盛世,被熊通砍去右脚。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于伐随途中,其子熊赀继位为,人称楚文王。熊赀将都城迁到郢都(今湖北荆州江陵),这时被砍去双足的卞和就抱着那块璞玉天天在荆山下哭泣,楚文王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发现真是一块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璧,从此和氏璧成为楚国的镇国之宝。公元前666年,颛顼部落蜀侯鳖灵篡位自立为王,望帝杜宇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蜀王鳖灵与文王熊赀一辈。熊赀的儿子楚成王熊恽。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姬重耳退避三舍打败楚成王熊恽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晋文公在践土会盟成为诸侯的盟主,楚国从此对晋国怀恨在心。公元前613年,楚成王之孙十九岁的楚庄王熊侣见扶持东周王室的晋国已经霸业中衰,于是打算到洛阳去问鼎中原,顺便打探晋军的虚实,发现晋军过于强大,楚庄王后来任用贤相孙叔敖,从此向长江中下游的吴国、越国发展。公元前600年,有虞部落吴侯寿梦自立为王,吴王阖闾是寿梦之孙,吴王夫差是寿梦的曾孙,吴王寿梦与庄王熊侣一辈。公元前531年,楚庄王之孙楚灵王熊虔灭亡了陈国、蔡国;一年后他派兵围徐攻吴,可惜战败。为了掩盖失败,熊虔不去整顿军务,却下令修建章华宫(又称细腰宫),并召各路诸侯来贺,熊虔从此在章华宫中享乐起来。熊虔为人比较荒唐,相传齐相晏婴使楚,熊虔竟修建狗洞来迎接他。并且熊虔长得高大粗壮,却喜欢腰细胸平的士人,至今留下“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诗句。熊虔的弟弟楚景王熊弃疾的后裔被封到景地(河南上蔡),成为景姓始祖,熊虔还有个弟弟叫楚昭王熊轸。公元前523年,28岁的鲁国太史孔丘带弟子南宫敬叔到洛阳,向48岁的东周太史老聃问礼。公元前516年王子朝之乱,老聃看管御书不力引咎辞官,骑青牛出函谷入秦时写下《道德经》。老聃逃秦以后,从河南洛阳最终逃到了甘肃敦煌。皋陶部落老聃又叫李耳,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是道家的创始人。老聃出函谷入秦以后,通秦卖周,受到秦王赏识,开始在西秦传播周朝道教,道教成为秦朝国教,道教圣山终南山和道教圣地老君庙都在秦国。秦朝李信获封陇西侯以后,老聃与陇西李氏勾结起来,唐朝皇帝为了沾老聃的光追认皋陶为李姓始祖,唐玄宗李隆基封皋陶为“德明皇帝”,唐武宗李炎封老聃为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此外,汉朝张良获封留侯以后,老聃又与彭城张氏勾结起来,张良的八世孙张道陵将老聃的《道德经》发扬光大,在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创立天师道,并尊皋陶为太上老君,从此,历届异族统治者都将彭城张氏封为张天师,彭城张氏中比较出名的有西汉张放、东汉张让、东汉五斗米教张道陵、三国太平道张角张宝张梁、三国东吴丞相张昭、东晋前凉帝张轨、陈朝皇后张丽华、唐朝面首张昌宗张易之、五代南唐宰相张洎、南宋大楚帝张邦昌、武当派掌门张三丰、元末大周帝张士诚、万历首辅张居正、康熙首辅张廷玉、八卦教司张廷举、清末奉系张作霖以及民国国岳张文秋等。公元前516年老聃逃秦以后,孔丘后来多次出使殷商残部卫国朝歌、宋国开封。卫国史官子鱼秉直,孔子称他为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孔子后来韦编三绝写成《四书五经》,成为儒家创始人,儒教成为汉朝国教,山东曲阜的儒教圣山泰山和儒教圣地孔庙成为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地。受儒教影响,曲阜孔氏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封为衍圣公,孔、颜、曾、孟成为论资排辈的四大家族(民国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孔族就是孔圣人的后代)。公元前505年,夏后部落越侯允常自立为王,允常是越王勾践的父亲。公元前500年,齐相晏婴写完《晏子春秋》去世,这部书对《孔子春秋》有深远影响。公元前492年,59岁的模范教师孔丘游历卫、曹、宋、郑后来到陈国(河南周口),陈国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昭王熊轸派兵迎救,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楚昭王熊轸是楚灵王熊虔之弟,楚庄王熊侣之孙。吴王阖闾与灵熊虔一辈,吴王允常与景王熊弃疾一辈,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昭王熊轸是一辈人。楚昭王熊轸娶勾践之女越姒为妻,修楚越之好,生下了长子楚惠王熊章,熊轸的次子熊固被封到昭地(今湖北荆门),成为昭姓始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元前473年,由于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所杀,他的好友大将军孙武愤怒辞官归隐后着书立说,写下孙子兵法,成为兵家创始人,越王勾践利用大将文种和范蠡很快灭亡了吴国。越王勾践的妾毛嫱开始笑傲六宫粉黛,吴王夫差的妾西施、郑旦却投入吴江殉夫并化作青白二蛇(一千七百年后,宋高宗赵构迁都杭州,白蛇修炼成了蛇妖白素贞,与许汉文上演旷世人蛇虐恋),徒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之句,此时越国无力统治淮南、淮北地区,楚惠王熊章趁机侵吞吴国地盘,扩张到泗水一带。楚惠王熊章打算借用鲁国公输班制造的云梯攻打宋国,遭到宋国农民墨翟的劝阻,墨翟非常向往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看到白色丝绸被污染他曾非常难过,留下“墨悲丝染”之句,墨翟是墨家创始人。公元前431年,熊章之子楚简王熊中出兵北伐,灭亡莒国(今山东莒县) ,以莒为邑。公元前402年,熊中之子楚声王熊当被齐国刺客所杀,这时恰好赶上北方三家分晋,晋国灭亡以后,社会关系更加动乱,楚国改变北伐策略向巴山、蜀地发展。公元前386年,有虞部落田氏取代神农部落姜齐,东周封田和为齐侯,田和的儿子就是见过扁鹊的蔡桓公田午。公元前386年,熊当之子楚悼王熊疑任用吴起变法,对外强军,对内减禄,吴起成为楚悼王的亲信(吴起的封地在江苏无锡,吴起是苏州吴氏的始祖,张楚大将吴广、东汉大将吴汉、东吴国丈吴允承、东晋大将吴隐之、唐朝画家吴道子、宋朝越南帝吴权、元末大将吴勉、明末总督吴三桂、清末总督吴棠以及民国豫系吴佩孚等都出自这支)。吴起变法触动了高层利益,遭到楚国贵族忌恨,熊疑死后吴起马上被箭射杀,尸体惨遭车裂肢—解,但这并不能阻碍吴起变法使楚国变得强大,楚悼王时期熊疑平百越,并陈蔡,却三晋,伐秦魏,使楚国的疆土幅员辽阔。公元前363年,熊疑之子楚宣王熊良夫自汉中向南攻占巴国、黔中,楚国统一了长江流域的半壁江山。熊良夫的女儿名叫芈琴,嫁给了秦平王。公元前334年,熊良夫之子楚威王熊商命相国昭阳率兵灭掉越国,杀越王无疆,使兴化一带并入楚国。熊商的女儿名叫芈月,嫁给了秦惠王。熊商听说宋国庄周是楚庄王的后裔,决定高薪聘请他到楚国担任相国,庄周继承老聃的离仕思想,用“吾将曳尾于涂”拒绝了熊商的请求,留下“庄周梦蝶”之句,想不到庄周的拒绝反而成就了相国昭阳的一番功名。昭阳灭越以后,熊商为了表彰有功忠臣,特将和氏璧赐予相国昭阳,但昭阳率宾客游赤山时,出玉璧供人观赏,不料众人散去后,和氏璧不翼而飞。熊商的儿子就是楚国的末代君王楚怀王熊槐,这块和氏璧50年后重现赵国,赵国在战国末年反而变得比较强大。

言归正传,公元前329年,楚威王熊商去世,此时江东的吴、越两国均已灭亡,熊商的儿子熊槐即位,是为楚怀王。楚怀王熊槐尚礼乐,好男风,破格任用屈原、景差等人进行改革。《史记》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三户指的就是屈原、景差、昭阳三户。魏国其实是战国最早进行变法的国家,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公元前396年,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魏国率先任用李悝变法,以刑治军,依法治民,魏武卒夺取了秦国的大片土地,定都安邑(今山西运城),打得秦国毫无还手之力。公元前386年,楚国吴起变法,齐国田氏代齐。蔡桓公田午见过扁鹊,却讳疾忌医。田午篡位后带动齐国发展起来,田午的长子是齐威,次子是田忌;邹忌比城北徐公美,是田午的宠臣。公元前369年,魏武侯传位给魏惠,魏国开始由盛转衰。由于不断受到秦平骚扰,公元前364年,魏惠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所以魏惠王又叫梁惠王,安邑后来丧地于秦。公元前360年,齐威王起用邹忌变法进行改革,谨修法律,监督奸吏,邹忌变法使齐国变得强大起来。齐威王时期田忌与邹忌争着得到威王宠信而嫌隙很深,田忌受到邹忌陷害被齐威王双规,直到威王之子齐宣王时期才重新得到重用。自从魏惠东迁以后,秦魏矛盾变少,公元前356年,秦平用商鞅变法改革内政,商鞅还为秦平营造了浮渭据泾的西京咸阳。魏惠迁都大梁后与齐国成为近邻,齐魏矛盾加深,魏惠任用大将庞涓,庞涓和孙膑是卫国鬼谷子王禅的徒弟,庞涓投魏,孙膑投齐。公元前354年,庞涓攻赵,齐将田忌、孙膑、田婴在桂陵之战中围魏救赵,齐威王俘虏了魏将庞涓。公元前341年,庞涓攻韩,齐将田忌、孙膑、田婴在马陵之战中围魏救韩,齐威王俘虏了太子魏申,杀了魏将庞涓。公元前334年,齐魏重修旧好,魏惠与齐威在滕州相王。齐威王长子齐宣(齐宣生齐愍),次子田婴(田婴生田文),齐威王的孙子田文就是着名的孟尝君(封地在山东薛邑)。魏惠王生魏襄(魏襄生魏昭)。公元前325年,魏惠在阳翟尊后羿部落韩侯为韩襄王(韩襄生韩厘),这一年秦平的儿子秦惠也自立为王(秦惠生秦昭)。公元前323年,魏惠在蓟城尊少昊部落燕侯为燕易王(燕易生燕宣,燕宣生燕昭)。公元前323年,楚怀王熊槐派大司马昭阳带兵攻入魏国,在襄陵大破魏国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使楚国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昭阳打算移师攻齐,被齐使陈轸以画蛇添足劝退。公元前320年,魏惠经历了“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三场败仗,孟母三迁使孟轲学有所成,魏惠听说孟轲敦素,于是向鲁国的孟轲问政。孟子继承了孔丘仁义的思想,提出“省刑减税”的主张,不招魏惠待见。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传位齐宣王。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去世,传位魏襄王。公元前316年,秦平之子秦惠迁都咸阳,巴国和蜀国互相攻打,都来向秦国求救。张仪主张攻韩,司马错主张攻蜀,秦平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这就是着名的成都之战。公元前316年,秦惠任命司马错为主帅、董泽为参谋,在秦并蜀国后,趁热打铁攻占巴国。公元前316年司马错在江津之战中伐灭巴国,遭受国破家亡的李玄从此灰心丧气,看破红尘,离家出走,去华山学道访仙,晚年修道于石笋山(今重庆江津)。李玄得道以后,成为道教八仙之一,法号叫作铁拐李。民间传说的道教八仙指,东周秦惠时期太上老君的谪传弟子铁拐李、东汉灵帝时期征胡大将军燕台候汉钟离,初唐武曌时期的布衣面首之父张果老,中唐德宗时期的大文豪韩愈的堂侄韩湘子,晚唐懿宗时期的咸阳县令吕洞宾,北宋初年鲁国公曹彬之孙曹国舅,南宋理宗时期湖南永州的民女何仙姑以及元朝初期四川大英的丐帮弟子蓝采和,这些都是老聃创立的道教里面修成了正果的人。公元前314年,楚国大司马昭阳去世,昭雎、景缺开始接掌楚国军权。公元前313年,秦惠遣张仪自秦赴楚,阴行反间,诱使楚国绝齐。公元前312年,齐宣王杀燕宣王,燕昭王继。公元前312年,秦相张仪欺骗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外交换取秦国割让给楚国的六百里商洛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被秦将魏章大破于丹阳(今河南南阳);秦将甘茂趁机夺得楚地汉中(今陕西汉中),使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丹阳之战以后怀王气急败坏,召集全国的部队,对秦再次发动进攻,遭到秦将魏章和樗里疾(chū里疾,是秦平庶子,秦惠异母弟,秦昭相国)反击,又惨败于蓝田(今陕西西安)。公元前311年秦国派大将魏章、魏冉攻占楚国召陵(今河南漯河)。丹阳、蓝田、召陵三战皆败,使楚国在西北的边防彻底崩坏,从此将主力撤至江南。而这三场败仗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国蜀国的威胁,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韩魏趁机进攻楚国在中原的领土,楚国的大国地位瓦解,从此走向没落。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