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说道:“大仙,你为了一个凡人毁掉自己几千年的修为值得吗?我就不明白那个凡夫俗子杨约翰有什么值得你这么喜欢他的。”
明珠接着说道:“我觉得那个约翰除了空有一身文采,会吟诗作画以外,也没有什么别的特长之处。”
马丽莲说道:“喜欢一个人,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美好感觉,你们这些小仙是不会明白的。”
翡翠说道:“世贸上仙刘联邦会天罡地煞、奇门遁甲之术,他一定不会放过我们的,我好害怕。”
明珠说道:“金融上仙曹万维也不好付,他会使三尖两刃刀呢!我们该怎么办?”
马丽莲正色道:“天塌下来由我顶着,你们不必担心。如果有什么不良后果,我甘愿自己一个人承担,不会连累到你们。”
两个丫鬟齐声说道:“多谢大仙恩典成全。”
马丽莲听着两个丫头的对话,不禁限入了与杨约翰的美好回忆。
杨约翰是东昌才子,在聊城颇负盛名。马丽莲初次来到凡间,对人间文人墨客的吟诗作对活动很感兴趣,于是变出一幅画来,想考一考在座的大文豪、大才子们。只见画上是一丛菊花,满纸金花在几片绿色的衬托之下显得十分娇艳可爱,马丽莲请大家为这幅画题诗。台下的读书人们思考良久,见到画以后纷纷抓耳挠腮,不知所措。马丽莲见状,觉得台下的这些附庸风雅的读书人也不过如此,准备收起画卷离开。
就在这时,东昌才子杨约翰走上台来按住了画。马丽莲说:“题画的时间已经过了。”杨约翰说:“只要画没卷起,我就还有机会。”然后杨约翰抓起毛笔,在画上题了第一句“花开不并百花丛”。杨约翰拿起画来转身,一手提画,一手提笔写了第二句“独立疏篱趣味穷”,马丽莲想要抢画,一不小心从背后拦腰抱住了杨约翰。杨约翰侧过脸来,对马丽莲问道:“你在干什么?”然后杨约翰转身将画放在桌子上,趁势俯身把马丽莲压在身下,杨约翰贴脸盯着马丽莲的眼睛,看也不看画就提笔写下“宁可枝头抱香死”。杨约翰把毛笔扔向空中,拦腰将马丽莲从桌上扶起,转身接住毛笔在画上题下了最后一句“何曾吹落北风中”。杨约翰将画卷起交给马丽莲,马丽莲打量了杨约翰一眼,见他果然生得是一表人才。马丽莲转身对台下的观众说道:“我叫马三娘,在城外开了一家玉泉居,希望大家有机会前来切磋诗画,交流捧场。”台下观众见马丽莲生得美丽,纷纷附合:“一定去,一定去…”
隋朝年间,中原的版图包括关陇、华北和江南三个部分,为了加强这三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隋炀帝杨广从北京经沧州、德州、聊城到郑州注入黄河下游修了永济渠,从黄河上游的洛阳沿渭水出潼关到西安修建了广济渠,从洛阳经开封、商丘、宿州、泗县(宿迁南面)到盱眙注入淮水上游修了通济渠,通济渠的前身是战国魏惠王从开封经商丘到徐州泗水修建的鸿沟(楚汉争霸时曾在鸿沟议和),淮水下游的淮安到扬州在春秋时期吴国修过邗沟,连接扬州和重庆白帝城的有黄金水道长江,从扬州经苏州到杭州有钱塘江,杨广疏通邗沟和钱塘江修了连接淮安和杭州的江南渠,这就是京杭大运河的雏形。明清时期,部分河流阻塞,从聊城的临清经济宁、徐州、宿迁通过淮安注入淮河修了永乐渠,京杭大运河从此不再经过东都洛阳。朱棣这次率军突袭盛庸时之所以要沿京杭大运河走,是因为沿着水源行走便于给大军补充水草。
朱棣手下有两员大将,张玉善谋,朱能善战,被朱棣倚为左右手。张玉作战骁勇,又足智多谋,一直非常受到朱棣的器重。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十,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张玉、朱能率兵夺取北平九门,并在三日内控制了北平全城,朱允炆随后派大将军耿炳文讨伐燕逆。八月二十五,朱棣和耿炳文在真定(今河北石家庄正定区)决一死战,燕军俘获耿炳文的左右偏将军李坚、宁忠以及都督顾成,斩首三万级,张玉趁机击败安陆侯吴杰,燕军军威大振。真定之战是靖难之战的第一次决定性胜利,经过这场战争,朱允炆撤掉耿炳文换来了草包将军李景隆,在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李景隆屡战屡败,为张玉创造了煊赫的战功。
建文元年九月,曹国公李景隆继任南军主帅,瞿能、平安为副帅,率部进驻河间,准备攻打北平。江阴侯吴高则率辽东军围攻永平(今河北唐山、秦皇岛一带)。朱棣与张玉定下战略,决定先集中兵力援救永平,而后再回救北平。吴高闻听燕军来援,撤围而逃。张玉率轻骑追击,俘斩甚众,永平的包围遂解。后来,朱棣听从张玉的建议,北上袭取大宁(今内蒙古赤峰宁城),以解永平的后顾之忧。朱棣以计骗入宁王府,张玉随军前往,在两个时辰之内攻破大宁,斩杀都指挥朱鉴,擒获都指挥房宽。朱棣收编宁王朱权所部兵马,实力大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十月,朱棣闻听李景隆围困北平,遂回师救援,途中在会州(今河北承德平泉西南)整编军队。他将燕军分编为中前后左右五军,以张玉统领中军,由此可见张玉在燕军中的重要地位。十一月,燕军在北平郑村坝(今北京朝阳区)之战中击败李景隆,趁胜抵达北平城下。北平守军也鼓噪杀出,内外夹攻,大破南军,朱棣打败李景隆后回到北平过年。永平之战和郑村之战成为靖难之战的第二场决定性胜利。
建文二年(1400年),张玉随朱棣攻破广昌、蔚州、大同。四月二十四,李景隆收集败军,准备再攻北平。张玉认为兵贵神速,率部驰奔白沟河(今河北保定雄县境内),以逸待劳,而后率精骑出击,再次大败李景隆,瞿能战死。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战的第三场决定性胜利。
五月,张玉夺取德州,追击南军至济南。但围城三个月,盛庸、铁铉殊死抵抗,燕军始终不能破城,最终只得撤军。九月,朱允炆撤掉李景隆换上大将军盛庸。盛庸可是个厉害角色,给燕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十月,朱棣从北平出发,沿京杭大运河行军,张玉攻破沧州,擒获守将徐凯。十二月二十二,从济宁撤回的燕军进攻东昌(今山东聊城),与历城侯盛庸相遇。当时,盛庸背城列阵,用火器劲弩攻打燕军。朱棣率军冲击南军左翼,后又冲其中坚,结果被盛庸重重包围。张玉、朱能都率部相救。朱棣与朱能会合,朱能与周长等人殊死战斗,保护着朱棣突围而出。张玉不知朱棣已被救出,仍在阵中冲杀,格杀数十人,最终伤重力竭而死,时年五十八岁。驻守在定州的副将军平安打败偷袭滑口的燕将朱荣后,前来东昌与盛庸会合,盛庸、平安的军队将燕军层层包围。张玉战死以后,燕军士气焕散,没有朱棣、张玉、朱能的及时指挥,燕军大败,损兵折将,丢盔弃甲,死亡了数万人。第二天,盛庸和平安带兵出城进攻,又歼灭燕军几千人,这就是着名的东昌之战。
东昌之战以后,朱棣带军败走馆陶(今河北邯郸),盛庸军队的士气大振,发檄文号召各路驻扎军联合起来攻击燕军,希望通过截断燕军归路,使燕王朱棣没法回北平过年。
为了回北平过年,朱棣整顿军队,鼓舞士气,腊月二八日,燕军在威县(河北刑台)打败吴杰、平安。过了四天,建文三年正月初二,吴杰、平安在深州(河北衡水)邀击燕军,没有取得胜利,燕军仓皇北逃,终于赶在元宵节以前回到了北平。
正月十四,从前线传来盛庸东昌大捷的消息,朱允炆非常高兴,将齐泰、黄子澄官复原职。白沟河惨败以后,李景隆又在德州,济南三连败,由于李景隆是黄子澄举荐的,受李景隆的牵连,三个月前,朱允炆在将李景隆撤职以后,不得不忍痛将齐泰、黄子澄免官。其实朱允炆和这两个人相谈甚欢,根本就不想罢他们的官,背地里还把他们留在身边担任顾问。如今东昌传来大捷,朱允炆感到荡平北平的目标指日可待,得意忘形之下就重新启用了齐泰、黄子澄,完全没有想到这两个奸臣就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主要借口。不过东昌一战,燕王朱棣险些送死,大将张玉战死沙场,南军大获全胜,斩杀燕军数万人,朱允炆终于可以一血前辱,扬眉吐气一番,所以建文三年这个春节他过得特别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