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由幽蓟之地,以及辽北草原,与辽东冰原组成。
在周代之初,这里并不为华夏所有。
随着几代大周皇帝的几次英明开拓,才使得大周的疆域到达这里。
从此大军驻扎,百姓迁徙,使得这里逐渐归于王朝统治之下。
之前,这里却形式复杂,难以掌控。向来由边军镇守,政令也往往难以到达。
大周王朝索性分封了其最信任的宗亲姬环,为这数千里辽疆的君,来执掌这片土地。
成为封国之后,由姬环统一迁移百姓,这才解决之前的问题。
也正因此,一个辽国才有了最初的起步。
忠心耿耿的辽君没有辜负大周,即使在周亡之后,实在无力回天之下。辽国,方才建立。
但,辽君却没有称王称霸,一直保持着大周的封号。
哪怕到邻国齐君称王了,辽国君主还依旧延续周代的辽君称呼。
至于赵,地六千里皆为‘尺泽起义’的义民首领赵哲,夺周国江山所得而建立。
昔日,义军在楚军的支持下大肆进攻中原大地,以致大军一路攻入洛阳,拿下整个京畿地区。
随后,各路勤王联军也纷纷到达,彼此僵持在洛阳。
有‘毒士’之称的义军军师司马虞,这时更以大周皇室为要挟,令诸侯‘相王(相互称王,分封天下)’。
使得天下各路义军纷纷为君或王,就连勤王军队也不难幸免。
否则,则大周宗嗣不得延续。
其中,经历多次与诸国诸侯作战,幸存下来的赵哲,便是佼佼者之一。顺势为之,带上了王冠。
赵国临近北地草原,本就民风剽悍,赵国战力更是诸国之中最强的。
其主要占据并州,河西诸地。北方连接北戎,南方则是豫州中原大地。
如今已历数代,国险而民附,更有数代明主治世,五国无人敢小觑赵国。
秦,则虎据雍凉之地,南有巴蜀之福,关中八百里更是富饶之地。曾经的关中,亦原为前周京畿之地。
先周分两段,为前周、后周。
前周末年,戎狄大肆入侵,往前周而后周东迁得以延续。
秦人祖先帮助周人东迁有功,被封散议大夫,镇守西陲。
历经数十代,先后战死十余位君主,终于才立足西陲。
随着周室衰落,‘尺泽’起义的爆发,秦被楚说服加入了反周联军,一起攻破了周国新都雒邑。
‘相王’之后才是得以受利,建立大秦社稷。
而最后的郑国,则是继承周国遗产,乃是末代周皇弟弟建立的君国,数次扩大成就了如今的郑国。
‘相王’之后,义军松散的同盟也暴露了出来,郑君借此良机延续了皇室宗亲的命运,使之不至于随着大周的毁灭而彻底消散。
郑国得以占据中原,西得三川之险要,东接齐国雍丘,南有大江与楚相隔,北方更是占据黄河险要。
其中间,乃是天下最富裕,最人文鼎盛的中原大地。
钟灵毓秀,孕育了上载轩辕大帝,下乘无数周代君王贤才。以至于,有人说:‘天下英才共十分,而郑独居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