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华一时为难,只有默默低着头,一时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暗自想着,此事顶不过去,景家必然会损失许多利益吧!
至少,自己说与不说都会惹得楚皇不高兴不是。
议和,是打自己的脸,承认过错。楚皇必然重罚,打压景家。
再战,也会被说成不顾国家利益。
召最为令尹,又是实力最弱的一个家族,不仅仅是靠着能力,更多的是楚皇想要制衡其他几大两大家族。
……
“陛下,臣……”正在景华犹豫的时候,一位年轻的侍郎站了出来。
景华眼睛一亮,楚皇也是若有所思的一瞥,不置多想便道:“卿不妨直言”
“是!”那侍郎常拜,道:“且不说屈沔老将军有何功劳与国,就单说秦楚之战,数十年来楚国可曾服过软?”
“先辈披荆斩棘,开疆拓土,可有半分退让的道理?几十年来,先皇哪怕失了汉中,去了商淤,可有一次主动提出主动议和的事?”
“而且,先祖本是商代贵胄之后,中原故地怎可一失再失……”
“要议和,也便是秦国先来”
楚皇眉头微不可察的一皱,便又舒展了,反倒群臣惊讶的看着这位年轻的侍郎。
有一人轻声问旁人道:“此人如何进的我大楚庙堂?”
“不知”让人摇头。
去又有人解释道“听说此人直言敢先,为太子府应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虽然向来不畏权贵,却也不料他会说这么蠢的话”
先皇自是刚烈,但如今的楚皇却多次与秦求和,已然成了楚皇的忌讳,有何人敢说出来?
况且,若真的说到点子上了,自然也没什么。
可问题就在于,这人不仅没有说在点子上,反倒破坏了楚皇对大司马景华的考验。
这点,便更加不可饶恕了。
且,他根本不是在议事,更像是在捣乱。
国策之上,利益为先,谈什么先祖道义?
这岂不是食古不化,不谙世事。
太子本就是这次的谋略的建议者,可也不需要这样来辩驳。
如此解释,反倒是有一种想摆脱建议之过的罪责了。
秦楚之战以道义为先,那便是暗示,此事与战略无关了。
若有人想到这点,或会赞叹这人的直谏的目的。
可又转念一想,楚皇虽是守成之主,却也不会不懂得这点道理。
细思之下,这人却是自作聪明了。
“卿言有理,但我楚军疲惫,早已无法再战,且边关数十万将士不可这般等下去”
“毕竟,大楚丧师在先,又是我军新败,对我楚国极为不利。因此,当先派人议和稳住局势,随后步步增兵,稳固住局势,再做打算”
这么一说,也不过是缓兵之计。但召最却发现,楚皇真的想议和了。
而且,依着楚皇的性子,也断然不会再进攻秦国了。
“陛下圣明!”
随着楚皇的决策,诸臣齐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