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楚亲王也在越州府!”
……
相比起朝臣的猜疑,元兴皇帝看了蓝承羡的密信自然知道的更多,而且蓝承羡在信里提起兴建水师,他还在半路遭到袭杀,预言了海寇来袭的消息。
结合江南和东海三司传来的消息,元兴皇帝心想,这些海寇不知道那是他的胞弟,当今的楚亲王吗,这不是挑衅,无疑在找死。
元兴皇帝立即将辅政阁的阁臣召集到了御书房,拿出了蓝承羡的密信,读给了几个阁臣,朝仪上不宜宣读,是元兴皇帝怕太多朝臣反对。
最担心得莫过于户部尚书陶炎生了,而看到蓝承羡的密信里提到自己还被袭击过,好在已经退敌了,他心里也是安稳不下来,听了自己夫人说的,陶矜柔已经有了临产的症状,这会可不能让她担心,动了胎气啊。
兵部尚书岳中书第一个跳了出来“启禀皇上,这些海寇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胆敢侵犯我上朝府城,老臣提议,马上派兵剿灭,也好让这等无知贼寇知晓我上朝之威风!”
站在首位的首参丁岁安却并没有说话,低着头思考着什么,下来两位即是名义上的次参,部尚书陶炎生、兵部尚书岳中书,再下来就是吏部尚书刘明习、礼部尚书张万宁、御史台御史中丞郭仲雍、都察院左都御史沈思为,几人就是大安王朝现任的辅政阁阁臣。
张万宁在这年纪最小,还刚刚到知天命,而其他的几位俱是知天命到花甲之年,不过张万宁却是辅政阁里上升最快而且站的最稳的一人了,而且太上皇专门为他增加了辅政阁的名额。
就见张万宁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目前最紧要的恐怕不是越州府,臣虽不知东海江南沿海一带怎样,可按往常的消息来看,海寇不会如此简单明了,而且如此的明目张胆,臣觉得,最重要的不要让其他重要城内出现了无兵驻守的情况!”
元兴皇帝点了点头,“宣英国公、保兴侯!”这样的战事,元兴皇帝还是初次接触,急忙间忘记将五军都督府的勋贵叫来了,不过目前也就英国公和保兴侯是最为重要的人了。
这文武不相交,辅政阁几位阁臣一听,连忙自觉的站到了另一边,英国公唐嵇昱、保兴侯傅恒远一起走了进来,面对着文官集团的七人,武官集团却只来了他们两个,确实有些“实力悬殊”,不过也是目前大安王朝的朝堂的格局,文强武弱,不管是官衔还是人数,都是文官人多,不过大安王朝却没有文官领兵的权力,战时武将权力比文官更重,也不会出现不懂行兵打仗的文官统领武将的情况,太祖皇帝早就说清了这点,打仗必须是武将出身才能统兵,而粮草后勤则是文官所官,最多可以监管武将,却不能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