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承羡自己则开始动笔,写给元兴皇帝的一个解释,同时也说出了自己考虑不周,竟然不知武名凡是如此贪得无厌之人,这是他荐其为此次奇袭统领之过,其余的也只能勉为其难的为葬身于后定京师的一万三千多大安官兵默哀了。
……
后定大军撤军,消息传回大安京城,元兴皇帝和众多大臣都是松了一口气,尤其是新上任的兵部尚书薛朝明,这是他首次和楚亲王合力,力推奇袭之计,果然有用,而且按照蓝承羡计策的发展。
这乘坐战船的奇袭官兵,可谓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即便后定的士兵都是骑兵,也可以轻易的逃脱,扬帆而去。
北林府没了压在头上的重弦,而且后定此次退军后,想要卷土重来恐怕需要一些年头,不管是后定也好,还是大安也好,此刻都觉得有些疲累,不仅仅是士兵的死伤,还有粮草物资的损耗等等,都是两国此刻不想再战的原因之一。
相比起大安王朝,君臣都想着平稳渡过,后定大王却无法阻拦赤木青伦大将军的步伐,要不是北林府坚挺的守住了,而且大安又派了奇兵攻破了后定京师,恐怕他也不准备回援。
不过由此,也可以体现出此刻后定也没有了底气再来进攻大安了,甚至不少大臣猜测,经此一战,不仅大安王朝元气受损,后定恐怕也是元气大伤,虽然他们攻占了不少北林府的地盘,可那只是杯水车薪,再打下去后定人肯定支撑不住了。
这场维持了将近一年的边境战役,最终因为后定京师被大安的奇兵攻破,而后定大将军赤木青伦不得已撤军回援自己京师而终止,就在元兴皇帝想着如何奖赏那支奇兵时,八百里加急消息从北林府传来。
是蓝承羡的加急信,元兴皇帝还以为后定大军卷土重来来了呢,不过听到奇袭后定的一万多士兵,没能及时撤退逃脱,竟然被后定大军围困在了后定京师了,其下场可想而知了。
当元兴皇帝看到蓝承羡信中提及的细节时,也显得尤为愤怒,不想因为两个将领的无知和贪心,竟然将这么完好的计策破坏了,蓝承羡信中的自责,却是元兴皇帝觉得可以原谅的,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正三品的镇守将军,竟然如此的不知大局。
他难道忘记了自己身处敌国境内?孤军深入本就是大忌讳,竟然还敢冲进人家皇宫肆虐,最后丧失了最佳撤退的时机,元兴皇帝真想将武名凡立马拉过来砍了头也尤不解恨。
元兴皇帝记起当时英国公听到是武名凡带军出征时,似乎有些欲言又止的意思,连忙询问英国公,当时为何不提出来,英国公心想,楚亲王和新上任的兵部尚书联合举荐,而且言之凿凿,他当时即便说了,恐怕元兴皇帝也不会听吧,所以只得道自己没有想起武名凡是谁,只得装糊涂糊弄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