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鸣也简单地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戚广川听说那妖女为民除害之事后十分惊讶,在他眼里妖魔只会害人哪会救人?最后也只当是妖女为获取林书鸣的信任而施展的手段,至于她的目的却没有头绪。
这一日,戚广川又来探望林书鸣,见他身体已无大碍,便说道:“林兄弟身体已经痊愈,不知你今后做何打算?”林书鸣沉思片刻,道:“戚大哥,小弟这些日子身上发生了很多事,也遇了很多人,从前我一心只想考功名,可现在我却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可笑之极,像我这等无权无势的穷苦书生在这残酷腐败的世道里根本无用武之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不屑去享受那高官厚禄,我只望世间的贫民百姓少些苦难。戚大哥,我听你说过玄虚宫有高明的医术,我想拜入玄虚宫学习医术,以自己绵薄之力救助受病痛折磨的百姓,不知我能否如愿?”
戚广川赞许地点头说道:“林兄弟不谋私利,忧国忧民,品德之高尚,心地之善良,大哥我甚是敬佩。只是这入门之事我却不能做主,需禀告师门由师傅定夺。你放心,我会亲自向师傅举荐你的。”林书鸣道:“如此便有劳戚大哥了。”
随后,戚广川便将林书鸣请求入门的事情禀告给王远之,王远之平日里也询问过林书鸣的身世,知道此人虽家境贫寒但品行优良,且入门只为学医救人,当下便应允了。如此一来,林书鸣便成为了玄虚宫慧文堂一名弟子,开始了他修真学道的新生活。
……
“林师弟,林师弟,等等我。”一个皮肤黝黑体态肥胖的青年男子气喘吁吁地从后面的山间小路追了上来,林书鸣回头一看,笑道:“张师哥,你找我有事?”
一转眼,林书鸣已经在九云山上呆了三个月,这些日子他除了苦学医术外,道法、阵图、符箓也都在其学习研究之列。虽然记载这些医术道法的典籍书简全都是古文书写,文字艰涩难懂,但他本便是读书人,这些自然是难不倒他。
可堂中其他弟子便很难读懂其中含义,虽有师傅定期讲解,但平时全靠自己专研领悟。这些弟子资质参差不齐,有的读过几年学堂,有的干脆不识字。于是林书鸣这个学识渊博的小师弟便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大家一有难懂的问题便找他询问,林书鸣自然是不厌其烦一一解答,渐渐地他便成为慧文堂中人缘最好的人。
有时候林书鸣在想:既然叫慧文堂,为何还要招收那些学识低微甚至不识字的弟子呢?其实他有所不知,慧文堂虽对学识要求很高,但相应的道法和符箓也需要有很高的灵元之力才能使用,而有些人学识虽高,但根骨不佳,有的人学识低微,但天赋禀异。学识与天赋兼有之人少之又少,无奈之下只有择优录取,后天再慢慢培养了。
而林书鸣情况特殊且王远之对其印象不错,特批准其入门。因此他并没有参加入门测试,否则以他的年纪和资质恐怕早已被拒之门外了。
……
“凡事无大小,物自为舍。逆顺死生,物自为名。名刑已定,物自为正。(注:出自《黄帝四经》中的《道法》)师弟,这段话是啥意思啊?”那位叫张旭的师哥满头大汗,急切的问道。
林书鸣道:“这话的意思便是事物无论巨细大小都有其各自存在之道理,而逆顺死生等情形的发生都是由其自身本质所定,由其本质可定该物之名,而由该物之名可定应对之道。”
张旭听完又沉思了半晌,林书鸣也不着急,只是微笑地看着他。张旭一拍脑袋,喜道:“原来是这道理,我终于明白了,这几日我脑袋都要想破了,真是多亏了师弟你啊。”林书鸣微笑道:“张师哥不必客气,以后还有问题不懂尽管来找我便是了。”
张旭连连道谢后匆匆离去,林书鸣笑着摇摇头,这位张旭便属于那种天赋好学识低的弟子。林书鸣虽然灵元之力低微,但也能勉强使用一些简单的符箓和道法,不过他并不觉得沮丧,因为他入门的初衷是学医救人,至于其他的功法也只是稍感兴趣而附带一学罢了,并不如何上心。
王远之知道他无心向道也不强求与他,所以日子倒也过得充实快乐。
这一日,王远之召林书鸣去总堂,说那日救他脱离魔爪的尚武堂女弟子来慧文堂办事,让他也前去见礼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