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成有意把自己的生意做的更大,需要得到朝廷的工部支持。
范明此行,打算为他们,在朝廷和工部之间活动活动,从背后给他们一臂之力。
赵家在凤阳府里,经营布匹多年,颇有资产。
范明接任凤阳府巡抚大人以来,和赵学成也有一些来往。
他曾建议赵学成,格局大一些,不要紧盯着布匹生意。
他可以把他的经商头脑用在其他方面,比如凤阳府为了防止桃花讯的再次侵袭,打算用招商的方式,来修筑能挡住百年不预支洪水的堤坝。
以及几处具有观光、旅游能力的桥梁。
范明也想把流经凤阳府的河流两侧,像泗州的盱眙滩那样,打造成灯红酒绿,夜景颇美的娱乐休闲场所。
此项计划,范明已在一个月前派人送往工部。
他这次利用中秋节的时间,赶往京城就是为了将此项计划,快速推进。
此次堤坝夜景项目一旦建成,将功德无量。
对范明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政绩,而且对于凤阳府经济发展,也有颇为深远的意义。
范明此行虽然带的人特别多,但是能够真正和范明说的上话的并没有几个。
整整一夜也只有陶阳,林诗诗和唐明云一直陪在范明的身边。
唐明云经常陪范明往返于京城和凤阳府之间。
他最少一个月去两次京城。
偶尔,唐明云会在京城里,陪范明多待一些日子。
他每次与范明一同乘马车赴京,这一道上,气氛十分压抑。
其关键是范明一直端着自己的架子,而唐明云也诚惶诚恐的在他面前,表示着自己骨子里的奴性。
两人一直都未曾把自己最真实的那一面展现给对方。
唐明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其实也不只是范明喜欢端着架子。
他这样做,也是名利场上奴性的另外一种体现。
若是想在大明的名利场上,混出一个人样的话,那么奴性必不可少。
有那么一句话说的好,若不想当孙子,就永远都成为不了大爷。
唐明云从做学生到教书先生的这段时间内,对奴性这个现象,十分嗤之以鼻。
等他在凤阳府的名利场上,混迹了一段时间之后。
渐渐的觉得,奴性其实就是一个人踏入仕途的必不可少的基础。
若一个人在名利场上没有奴性,所做所思全凭着一腔热血的话,就好像一条搁浅在沙滩上的鱼,没人拯救,迟早会玩儿完。
此番赴京,唐明云和之前去京城相比,身心都很放松。
这种放松并不是因为他无事可做,而在于此行路途中。与以往气氛不同的是,此番上路,充满了欢声笑语。
陶阳虽然也是凤阳府的朝廷命官,但他在范明面前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范明的同窗。
再加上他本身自由散慢,在位高权重的同窗面前,并没有一丝的奴性。
此时,四人同乘一座马车,唐明云的感觉是,完全没有上下级在一起那种严肃谨慎,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悦的氛围。
林诗诗喜欢沿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