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的一箭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前面有埋伏,只是法阵干扰,肉眼一时看不见而已。
来不及多想,风羽更加一往无前地加速冲锋,身后是冒着箭雨的功法护体的将领和重骑兵们。
“冲啊!杀出一条血路!”在风羽的带领下,这些骑士开始嚎叫着冲锋。
发现最坏情况出现的是风羽自己,一马当先的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战马出现很奇怪的表现,马头前伸像顶着什么障碍,马蹄放缓越来越滞涩,渐渐变成了在原地刨坑。
一回头,发现身后跟来的铁骑只要前进到一定位置,纷纷如此。
前面不是一般的埋伏,而是法阵形成的特殊障碍,如同横向出现了陷阱,越往前走会越艰难。
这法阵还有遮蔽视线的作用,最开始那莫名其妙的一箭,就是从法阵后面射出来的。
也许在那看不见的法阵后面,高处正有许多弓箭手,向着下方正狂奔的骑兵迎头痛击。
风羽当机立断,挥刀传令,让后续骑兵停止前进,一时之间,在不够开阔的地方,弄得人仰马翻。
这也反映出叛军骑兵尽管有四大家私募兵打底,但训练水平仍旧远远赶不上禁军,因此不像当初尧熙园在率队冲阵时那么如臂使指。
风羽艰难地调转马头,心中迅速盘算,再向关城内深入明显不是明智之举,要突破眼前的法阵阻隔就十分困难,突破之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埋伏在等着自己还真说不清。
目前看来,掉头出城才是唯一可取之途,即使被堵在城门处,关外后续大军很快就会到来,里应外合之下,再厉害的埋伏也不在话下,再坚固的法阵也会被撕开口子。
他这么想着的时候,下意识间已经失去了勇往直前的勇气,不像刚上来时那么急着建立不世之勋,大概是被突然出现的狙击打落了胆气,更因为情况出乎意料失去了胜券在握的信心。
他的这两种心态,在风梁看来,都是为将的大忌。
老于谋算的风梁,在围剿尧熙园禁军大获全胜之后,反而更加谨慎,步步为营,他相信“百虫之死,死而不僵”的老话,生怕冒进遭到反噬。
而风羽却认为郑氏皇朝的主力军已被歼灭,朝野上下胆寒,国本动摇,哪里还能组建起像样的反击,故此才带着骑兵急急赶了上来,兵临城下之时还玩了一把引蛇出洞的游戏。
果然,把敌人引诱出城的同时,他率领的骑兵队伍也如愿抢关成功,但紧接着,风梁担心的反噬就来了。
不过直到此刻,风羽更多的是眼见建功立业的机会从手边溜走的沮丧,并不特别担心,因为空中的箭雨对自己周围的将佐和重骑兵们并没有实质性损伤,短暂的拥堵混乱已结束。
风羽再次传令,后队改做前队,立即出城,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惜一切代价与后续大军汇合。
此令下达不久,风羽就远远看见城门入口处传来一阵混乱,这阵混乱一直传导到离城门很远的后方才停下来,证实了他的猜想。
很显然,暂时开启的法阵已经闭合,城门处得到命令想冲出去的骑兵被拦了下来,而后面的骑队以比进关时更急迫的心情,争先恐后向着关外冲去,才会出现向后传导的混乱。
尧邦这个看起来浑不吝的愣小子,敢情使了个连环套,环环相扣,一点不像是单打独斗,一时起意。
风羽越想越觉得自己被骗了,掉进了早就设计好了的陷阱中来,真是无颜见本家长辈了。
其实,此刻有他这种想法的不止他一人,至少还有那个一直像无头苍蝇般乱闯的宋鱼,他东窜西窜也没有找到闭合法阵的控制枢纽,却发现法阵又有了异动。
后来他搞清楚了情况,也实在无法为禁军复仇以及雄关城死里逃生感到欢欣鼓舞,只是为自己这样的老将被人当做猴子耍而愤恨不已,同样在心里无数遍问候了尧邦及其合谋者的祖宗十八代。
与他同病相怜的风羽,已没有多余的怀恨抱怨时间,一见城门关闭,前后都被封堵,决定再次发动向城门的冲锋,最好能冲开闭合的法阵逃出生天,再不济也要坚持到援军到来,里应外合破关。
其实风羽还有一点他自己也不敢多想的隐秘心思,就是这样的攻击对他来说跟挠痒也差不多,哪怕尧邦带队反杀过来,哪怕被堵在这里的上万骑兵都被搞死了,自己也能周旋到最后。
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郑氏皇朝大势已去,今后报仇雪恨的机会多的是。
风羽举起马刀,指挥重骑兵再次发动冲锋。
前方也没有敌人,明知城门已封,这样的冲锋应该叫冲撞才对,就是靠重骑兵坚硬的战甲和本身的重量,去冲垮法阵。
当然,这样蛮干,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不过一方面是从里向外冲阵,相当于冲击大阵的软肋,另一方面架不住人多势众,单只冲进关的重骑兵,就接近万骑,冲锋或者冲撞的次数多了,也许就有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漫天箭雨中,关门前传来“呯呯砰砰”撞击之声,人喊马嘶,场面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