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黔州城下,二人不由分说,就下达了攻城令,然后一个举枪,一个抡棍,率先抢上前去,打算第一个冒着枪林弹雨,占领城头。
以往他们常这样干,也屡建奇功,才会再次凑在一起,准备重现过去的辉煌。
只不过,这个“过去”,真已经过去很久了,是四十年前的事了。
黔州城又称阳城,也许是寄寓了当地人对晴好天气的向往,因为在西部腹地,早就被灵山的席卷之势收入囊中,因此杨兴、孙行都以为会有一场恶战。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未受丝毫阻碍就抢上了城,站在城头上,竟然没有见到防守的一兵一卒。
两人面面相觑,一人问道:“我们想多了?”另一人点头道:“大概是。”
这二人向来懒得动脑筋,这大概和他们修炼的功法有关,凡尘入道,往往在修习过程中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关于天下大势的分析研判,就更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战乱时期,除了两方势力的大本营,多数州郡城池都似随风偃仆的墙头草而已,并无一定的立场,哪一方势力来了,就听命于哪一方。
除了有灵兵和四大家驻守的重镇,哪里会有什么像样的抵抗?
就这样,在左、右校尉的诧异中,被外界称为修士军的五千校尉军,进驻阳城,草草扎营后,因为连日行军疲乏,连埋锅造饭的过程都省去了,下等修士们吃点干粮,等级高些的修士干脆以灵丹果腹,然后就打坐的打坐,横七竖八歪斜着休息的休息。
阳城的夜晚来临时,除了杨兴、孙行等极少数修为高深者还保持警醒,其余都抵不住困倦,只顾着以最适宜自己修炼阶段的方式,进入休眠状态。
阳城内同样不平坦,凹凸不平的山路延展进城内,高高低低的房屋,就依着这样的山路建筑起来。
这些房屋,大多是木结构的,在狭窄的路面上紧挨在一起,不过天阴多雨,历任州领都没有过多为消防问题烦恼。
八校尉军进城以后,就在原有的厢军驻扎地歇息下来,这个营地与周围的民居建筑差不多,也是房屋之间紧挨着的木结构建筑。
入夜时分,西部内陆,昼夜温差大,寒霜渐渐覆盖大地,覆盖着这座进入睡眠的城市,仿佛在安抚着饱受战乱颠簸的城中居民的心。
在距离兵营不远的某处民居内,户主是个樵夫,白天刚进山打了柴回来,晚饭正好赶着使用。
因为连日阴雨,柴火湿漉漉地看起来就不易燃,但樵夫家里一用,却喜出望外,柴火不但易燃,还经久耐烧,那蒙在上面湿漉漉的一层,竟是引火助燃的液体,十分神奇。
樵夫因为嫌弃,柴砍得不多,主要自己使用,现在发现了门道,决定明天上山多砍一些,拿到柴市去,当做奇货出售,他相信,只要大家了解到这柴的好处,就可以卖出好价钱。
夜深人静,樵夫一家人均已安睡,灶中的柴火烧尽,惯常来看,应早已熄灭,但今日不同,居然还余烬未灭,时不时爆出一点火星。
一阵不起眼的阴风刮过,巧不巧地正好在火星燃爆时,刮到了灶门前,带着那一粒火星飘到了码放在灶旁的柴火上,那是今天才砍回来的蒙着一层易燃液体的柴火。
……
当火苗窜出房顶时,樵夫一家人才被烟熏火燎惊动,醒了过来。
这很不正常,通常睡眠很惊醒的老人都没有提前醒过来,而这个时候,风助火势,要想扑灭已经不可能。
因为特殊的地形和建筑材料等原因,每一个聚居点都有相应的水池等防火设备,每户人家也有相应的准备,但此时这些防火措施已经完全无用,火势已成,迅速向周边蔓延开来。
当晚,城中东南西北各方都有起火点,很快,火借风势,很快吞没了全城。
杨兴、孙行二人察觉异常时,火势已无法控制,两人迅速做出了全军撤出阳城的决定。
被从睡梦中叫醒的西路军,开始了紧急撤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低阶修为者,已经极度疲乏,在危险迫近之时,只是如同行尸走肉般保持着行动能力,能不掉队就已经万幸,完全没有了战斗力。
此时,城中已经大乱,被大火围困的城中居民哭爹叫娘,更被火势驱赶着狼奔豕突。
杨兴、孙行见状,更是焦急万分,又要带队伍,又不能见死不救,只得沿途解救被围困者,并尽可能聚拢居民,跟着队伍往前冲。
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好几次都扑进火里,若不是依仗过人的速度和神功护体,早就被大火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