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城中的气氛比颖昌府更加沉闷,让张浚意外的是,薛广、徐文、桑仲、郦琼这些原来汴梁的将领都拒绝了自己的招揽,选择了带着军队离开;到了最后的时刻,能确定的就是张用、李贵等人的三万多人留在了开封和颖昌两府,另外散散落落地有两万军队留在了京畿路。
这和张浚的希冀差异太大,不仅是军队的数量远远达不到,而且没有优秀的将领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随着定北军和百姓的不断离开,杨志等人已经搬到了城外军营,张用的军队接管了汴梁城,张浚不断给润州上书,要求加快调动军队的速度,但是张浚最寄希望的西军,现在面对西夏的威胁,听说内部正在争议不断。
连王庶都没想到,就在马上就要离开关中的时候出了幺蛾子。先是曲端等人不愿意离开泾原路,正在扯皮的时候,出现了环州叛乱,在西夏将领慕洧的游说下,以慕家为首的环州党项部落再次叛乱,西夏大军压境,一时间关中告急,谁也不知道西夏军会不会趁机攻打关中。
王庶进退两难,只能暗暗埋怨西夏军出动的不是时候,王庶给汴梁写信,要求定北军接手关中防御,谁知道杨志给王禀的命令是接手凤翔府,然后就地待命;对于定北军接手整个陕西四路,杨志的答复是自己亲自迎战,要求张浚通知王庶,军队的运行需要时间,定北军未到之前,不得擅自撤离。
所谓守土有责,王庶身在关中毫无办法,定北军不接手,王庶就不能撤军;王庶只能和张浚商议,命曲端负责战事,主持环州前线,命赵咨、席贡等军队先行东进。王庶后面打算将整个战事全部交给曲端和泾原路转运使张彬,等杨志接手以后,五路中不愿意归附定北军的军队再全部编入永兴军路。
目前王庶、席贡、赵哲各率两万大军已经开始行动,鄜延军庞世才、永兴军刘仕忠、秦凤军寇鱼军、泾原路王宗尹等六万人也整装待发,打算随后前往京畿路。润州任命的陕西正副安抚使王似、卢法原已经去了长安,决定关师古、李彦琦、刘光烈分别担任三路都统制,八万西军正在陆续退往永兴军路。
这样的举动包含着极大的风险,一旦曲端抵挡不住,或者秦凤路等地出现变故,定北军就能玩出新的花样,但是张浚、王庶这样的大人物都不在乎,反正康王这边打仗没赢过,吵架没输过,就等着在朝廷上争议。
杨志的军营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宋徽宗的近臣徐知常不声不响地登门拜访;杨志晓得徐知常这时候跑来必定有事,在营门口没有寒暄,直接迎入中军大帐,分宾主坐下。杨志屏退左右,自己给徐知常倒了一杯茶,徐知常接过杨志递过去的茶杯,微笑着说:“我也知道这个时候过来有些不近情理,但明儿个一早定北军便要离开汴梁,所以不得不打扰。”
“道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是什么事。”杨志刚才在推敲西北军情,真的没心思琢磨徐知常的来意;徐知常点头说:“很遗憾,我一直觉得你能在京畿路做出一番大事,就是挥师北伐也不足为奇。”
杨志摊了摊手说道:“一山难容二虎,西军来,我们只能走,多谢你来给我送行。”
徐知常哈哈一笑,一山不容二虎,说康王和郓王还差不多,杨志这家伙一直故意低调,难怪宋徽宗要自己来一趟;徐知常问道:“陕西的困难恐怕是你难以想象的,西夏国力虽然不如金国,但是经营一百多年,除了明面上的力量,总是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准备的,如果我所猜不错,你最终的目标是西夏?”
杨志淡淡地答道:“道长好心思,不过我现在人还没到陕西,两眼一抹黑,根本谈不上什么筹划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