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拉完赞助也没特别的事,李浪领了一个包裹,《故事会》到了,一套15本,全部研究完简直可以练就一套“键盘十八敲”的神功,每一种敲法都是一个故事,灵感源源不断。
李浪津津有味的翻书做笔记,“猫头鹰”吃完了,他又跑到超市里买了几条奶茶回来,包装袋能绑地球很多圈的那种,同样是一口浓香一口粉末,提神功效一点不比“猫头鹰”差,嚼起来还特香,感觉飘飘的。
阅读期间收到了很多人发来的信息,清一色都是女生,刚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有,而且发来的信息几乎一样,“会长,在吗”。
对于这种“在吗”势的聊天开头,李浪初时还不觉,可一天之内收到十多条“在吗”就感觉奇怪了。
他正在研究小说,对于文字很敏感,想找人聊天应该问“聊吗”,想找人吃饭应该问“吃吗”,想开心了应该问“约吗”。
这个“在吗”究竟是想聊天还是想开心?
李浪翻查了字典,有“在”,有“吗”,就是没“在吗”。
他继续追根溯源,从十几个“在吗”的头像里选了一个,本来想问你究竟想干嘛,又觉得不合适,换了一种问法:
“请问‘在吗’是什么意思?”
对方隔了很久才回复,“打扰到你了吗?”
李浪:“我是问你‘在吗’的含义是什么?是谁教你的?有出处吗?”
对方又是隔了很久才回复,“我不知道欸,我们都这么打招呼的不是吗,至于出处应该是第一个问在吗的人吧?”
李浪:“你帮我问第一个问‘在吗’的人,他为什么要问‘在吗’,其中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吗?”
李浪等了很久,等到对方的头像都黑了,也不知道是下线还是在线对其隐身,又或者直接拉黑了。
李浪好奇,点开对方资料,对方一分钟前发了条说说“无聊……”
李浪很无语,自己明明认真的请教文字的深意,怎么就无聊了,再往下看,对方大一,学的还是文学专业,一阵脑壳疼。
他始终不放弃,编辑说说,“万能的说说圈,有谁知道‘在吗’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吗’(真心求教,不开玩笑!)
说说发布,景墨抢到沙发,秒回,“还不开玩笑!你的龙套呢!你的章节呢!让我转发,写了章引子就太监了,骗转发啊!快更!!!”
二楼唐谦补刀,“鸟王放鸽子咯。”
三楼黄慧紧接,“说好的三章呢!我开各种小号转了五条,啥也没捞到,鸟王还有空发说说,赶紧的,不然退转发。”
四楼阮红裳安慰,“会长别急着更新,要按时吃饭,对了,今晚有安排么?”
五楼黄纳贤委屈,“……”
……
……
N楼徐书书大方,“我买了好多香,今晚宿舍一起吃。”
李浪:“……”
现在的人都怎么了?
问个问题,扯东扯西的都有,没一个认真回答的。
还吃香!你敢带来宿舍,我叫包氧发烟给你抽。
书书很诚实,回到宿舍果真带了很多香外加一个香炉,很专业的样子。
香是五颜六色的,口味还不一样,换着吃,不会腻。
李浪呆呆的看着书书一根一根的试香,闻着还挺享受,可烧香会不会和烧烟一样,吸久了像唐僧似的,六根清净,无欲无求了。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不用为情所困,专心的创业……可如果吸完整个大学四年,一千万到手后有欲求不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