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我本是树,万古长青(1/2)

点击下面网址进入新版阅读页:www.doupowan.com(斗破小说网 ),全新UI设计,增加会员书架,阅读记录等功能,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彩不容错过。

清穆宗同治癸酉年冬至时节,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卜空村下辖户籍户主张掖庭张家在这数日之间,没有任何热食。

卜空村村人看起来最豪奢的张家大宅,在三日前的那一场在宅内烧起的火光之后,变得一片沉沉死气,然后再无动静,不爱管闲事的村人自然不会问太多,只是以为张家那个不成器的小子又道山上打了大家伙,抬回家烤了吃,只是今日一早,张家大宅旁的邻居有人起床*的时候才发现,一夜之间,原本一如往常毫无动静的张宅,白底联子白孝帕,斜风细雨大雪花。

有人缟素,披麻戴孝。

惨白雪点轻轻敲砸在偏偏攒簇的青瓦上,放眼望去,由远而近皆是蒙蒙白白的一片,雪地连天,股股纤细水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如酒挂杯,敲击与滑音密织结网。

*的年轻人一愣,吸吸鼻涕,赶紧收了家伙回家去喊他爹,直挺挺躺在炕头上年逾知命的老人家听到自己儿子的讲话,只是愣了一愣,然后挣扎着爬起床,颤颤巍巍在儿子帮助下裹了脚,披了厚厚棉袄子,到火塘上烘在火塘顶簸箕之内的无数大大小小被火烟熏得乌漆墨黑的物事中,翻出了三颗从纸筒和麻茎裹*编成串做成的“编炮”,然后朝着张家宅院走去。

无数年以降,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有一个流传千年的美德——助人为乐,而在红白喜哀事中,只有红喜之事需要主人家去挨家挨户的请,而白事,是不请人的,人们自来,这可以检验逝去之人生前的人际,也是一生过的是否成功的最终体现。

来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老人家慢慢走近,发现往日里吊儿郎当的张家小子,姓王名路常的,正跪在白蓬下的黝黑棺材旁。

老人拍拍他的肩膀,问什么时候的事情?

王路常转过头来,认出他是蔡家爷爷,便回答:“大前天晚上的事。”

老人恶狠狠的踢了他的后背一脚,跪着的王路常居然没有承受住,被踢了个趔趄。

“不孝子!!”

“家里还有亲人没回来没有?”

王路常回答有。

老人唤来了自己的儿子,低着头嘱托了几声,老人的儿子不情愿的看了一眼王路常,他往日里跟王路常的关系并不好,长长被王路常捉弄,特别是跟媳妇儿在家努力耕耘的时候更是被王路常吓的疲软,留下了大片面积的心理阴影,裤裆里的家伙差点废掉,但是在老人的锐利眼神下,他还是闷着头跑了。

老人拿着鞭炮,朝着白烛台颤颤巍巍伸去,王路常赶忙去扶住:“您这是做什么?”

“报丧啊傻小子,没人教你么……”

王路常默然,没谁教过他这些。以往每次见到有人死,去吃饭帮忙的时候,早就是大片大片的人了,如今轮到自己,一点也不知道怎么做。

炸了三个鞭炮,个个声如雷震。

来帮忙的渐渐多了起来,最初来的时候,大多是一些早起的老人家。

人嘛,谁还没有个死去的时候?这些帮忙的老人家,大多神色严峻,即便是跟张老汉生前有怨隙的老人家也来了,看着被黝黑棺材严丝合缝儿盖住的张老汉,这些老人家大多露出一种“与有同焉”的戚戚神情。

陈雪景带着小抉微从村尾的面店里回来了,脸色默然,在棺材面前站了许久,抿着嘴磕了头,然后披上孝布,开始守孝。

村人还帮忙请来了开路选坟的阴阳先生陶白马。

有大妈去做饭,有人帮着劈柴,还有人点了香纸,告诉王路常一些他不知道的仪式,老人家围着火塘沏茶,讲着张老汉生前的事迹……

王路常只是茫然的看着,脑子里嗡嗡的响。

并没有与张老汉家沾亲带故的村人,因此磕头的只有王路常、陈雪景以及王抉微,不多久,张静娴也赶回来了,不知道蔡家儿子是在哪里找到他给他报丧的。

张静娴一回来,便开始主导一切殓奠殡葬事宜,张老汉被不明事理的王路常早早便装进了棺材,没有穿寿衣,没有用根数与卒年龄相等的白线扎腿。

张静娴没有“烧倒头车”,就是将尸体停放在灵床上,灵床前设香案,摆供品,烧纸七刀半(1刀纸100张),在门外烧纸车、纸马,全家痛哭,谓之“烧倒头车”,但是没人会去怪他,倒是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王路常,被越看他越看不顺眼的村中长者按到张老汉的棺材前去捧着有香、酒、纸钱的小簸箕至五道庙祭祀神鬼,此谓之“送纸”,亦称“报庙”。

陈雪景忙了一会儿,前来“吊纸”的村人渐渐多了起来,她也就随着王路常和小抉微跪在灵前行礼、陪祭。

张静娴站在门侧命纸殃榜旁,招呼来人,王路常不时感觉到他射来的冷眼,就在他要抓住那似有若无的冷眼的时候,被一个长者用旱烟锅指着头颅骂道:“还不赶紧磕孝头?”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