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惊讶,要知道这次去的两个人,那是要护卫李世民安全的。罗彦这货能行么?
这是去见颉利可汗,不是闹着玩的,必要的时候可是要挺着胸膛挡在李世民前面挨刀子。
看着众人投来怀疑的目光,罗彦说道:“朝中能派出去的将军,大多和突厥都打过仗,彼此之间都很面熟。要是能选出一位来陪着陛下去,说真的难度确实不小。我的本事诸位也见过,多少还是能派上点用场,而且我这一副文弱的样子,也不会引起突厥的注意。”
这话倒是罗彦真的没有说错。虽然之前在人前显露武艺,但是要是没有亲眼见过,真的很怀疑罗彦是不是像传闻所说,能力敌秦王府的亲卫。
这些人仔细一想,也没错,罗彦这货看着年轻文弱,但是关键时刻还是很靠谱的。
李世民答应的很是干脆:“既然如此,就由进之和敬德两人陪着我过去好了。接下来说说议和的问题,如何赏赐突厥,用什么物资,这些事情大家先议一议。明日早朝的时候,我也心里有数。”
裴矩是民部尚书,但是民部的好些事情,作为中书令的房玄龄在短短的几日就摸透了,所以这个时候也不用再去等到把裴矩叫来问个清楚。
“陛下,今年没有发生过大战,各地灾害也比较轻,但是国库压力还是很大,继位大典过后,耗去国库钱粮的十之一二。要是给突厥赏赐太多,恐怕来年日子就不好过了。”中书令已经相当与后世的宰相,所以统筹全局,这个时候自然是也有些作难。
虽说大家为了照顾李世民的面子,把给突厥的钱财都叫做是赏赐,但是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个其实就是让突厥安生几天花的买平安的钱。你要是给少了,突厥那些饿狼们也不会答应。而且今日不同往日,人家都已经打到了家门口,要是一言不合,直接开战,这长安能不能保得住,还是两说。
房玄龄这会儿这么说,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你们要适可而止,不能因为买平安,就把家底败光,明年还得过日子呢。
摆摆手,示意房玄龄先不要说困难,李世民就开始问到底该赔偿多少比较合适。
“金银财帛,必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只是,这个数目,必然是要比以往多一点,否则颉利久久不退,反倒是会出乱子。实在不行,依照以往的例子,金银各加五万两,锦帛之类,也加上几万匹,粮食多加十万石。这等条件,已经能够保证颉利退兵了。”这是陈叔达说的。作为一个老臣,见惯了这些年和突厥的种种交易,所以陈叔达考虑了当前的情况,比较谨慎的给出了这样一个数目。
确实这样的条件完全能够打动颉利的心了,但是房玄龄这个时候反对说:“金银一类,均有定数,国库虽然能够拿出这么多来,但是数目过大,反而会引起颉利的疑惑。到时候只怕会识破我等虚张声势的计策。”
杜如晦这个时候也点点头:“不错,我等也不能小看了突厥的智慧。即便是商议,也不能给的太多。”
房杜二人的话让所有人都很是赞同。
“依我看,不如把以上的种种物资数额全都减数万,以盐与铁补上这个缺口,这样以来,一应物资都可以省下不少。”罗彦说道。
这话一出来,一些老臣当即站起来骂道:“竖子误国。”
为何?历来突厥这类游牧民族,生活最缺乏的就是粮食和食盐,打仗最缺的就是铁。因为这几样东西不是这些不事生产的人能搞出来的。所以这些物资的来源,大都是依靠购买或者劫掠。
食盐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可不是现代人才知道的。古代人民就知道一个人如果长期食盐摄入不足,身体就会虚弱。所以历来对于北边的游牧民族,食盐的控制都是相当严格的。至于铁器,就更不用说了,如此重要的战争物资,就这样给了突厥,那不就是资敌么。
而且这里头还有不少人是世家的代表啊。世家难道仅仅靠着霸占的土地就能豪富一方了?非也,其实暗地里与突厥进行盐铁交易的,恰巧就是这些世家的人最多。
罗彦这个建议,不论是从道义还是从国策,乃至是世家的利益,都是违背了的,怎么不会惹起一些人的抨击。等这些人骂的差不多的时候,李世民也开始了劝阻,这才把场面给稳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