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有辽东的紧急塘报,所有人的心都立即提到了嗓子眼.
这"塘报"也算奏章的一种,但专指军情.这些年朝廷在辽东屡战屡败,虽然中间夹了个"宁远大捷"和"金州大捷",但均非决定性的胜利.相反在最近的"柳河之败"中,又被后金军杀了个大败,也导致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去职.所以朝臣们对辽东塘报已经产生了条件反射,塘报一到,准没好事.
朱由检也很紧张,急命人呈上塘报.打开一看,却是蓟辽总督阎鸣泰,辽东经略高第,辽东巡抚袁崇焕联名急奏:建虏大酋皇太极已获悉崇祯登基,向驻守宁远的袁崇焕遣使,呈上皇太极的"国书",要求讲和.事关重大,不论是袁崇焕,还是高第,阎鸣泰,都不敢擅自决定,只能将皇太极的信件转至京师,让崇祯"圣意天裁".
后面附着那封"国书",朱由检展开一看,却是满纸鬼画符般的文字,想必是努尔哈赤发明的"满文"了.满文之后,则是一篇字迹工整的汉文,想必是投靠后金的汉人所书.
书信的语气颇为倨傲,上来就说了一通"七大恨",反正意思就是大明对不起大金国,大金国是迫不得已才奋起自卫.自天聪汗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更是英明神武,在柳河之战中大败明军,八旗勇士更欲直捣山海关,将辽东明军彻底消灭.
不过天聪汗生性仁慈,不欲过多杀伤.听说大明新君即位,愿遣使通书以结世代友好.只要大明答应大金国提出的条件,大金国愿意接受大明的册封,永远息兵.
再后面就是皇太极提出的条件了.不用问,这些条件是极为苛刻的:
第一,大金国与大明以山海关为界,山海关以外尽归大金国;
第二,裁撤东江镇,放弃皮岛,交出毛文龙任大金国处置;
第三,承认朝鲜为大金国的属国,不再直接向大明纳贡;
第四,大明选一名公主嫁给天聪汗,因熹宗和崇祯都还年轻,并无成年女儿,光宗的女儿(即朱由检的姐妹)均早夭,请从万历的女儿中选取一名;
第五,大金国每岁向大明纳贡,做为回报,大明向大金国输岁币白银五百万两.
朱由检看罢,将塘报与皇太极的书信遍视众臣.乾清宫内立时炸了锅,大臣们很快分为立场鲜明的主战,主和两派.
一派以吏部尚书孙承宗为代表,东林党人为骨干,坚决反对和议,认为建虏欺人太甚,辽东之地绝不可弃.一旦允其求和,则国威大损,上至皇帝下至群臣,全都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