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钱粮
刘必显坐在将军衙门的科房里,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案牍文书,几个商人站在四周,众星拱月般地围着他说话。
“刘先生,我等适才所议之事,万望先生助力成全。”一个三缕须的胖子弯着腰,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若能成事,我等必不敢忘了先生的功劳。”
“兹事体大,必须一起面禀将军才能定夺,请各位稍安勿躁。”刘必显端起茶杯呡了一口,淡淡地说。
“将军何时回来?”一个高个子中年商人问道,干瘦的脸上颇有焦急之色。
杨铭在丁有三的陪同下巡视难民营地,在刘必显的操持下,难民的处境已大有好转,校场上,一排排窝棚整齐地搭建着,难民们按各乡各里划分片区,灶台也集中起来了,各个片区的管事按天去领粮食,保证本片区每天供应一顿粥饭。至于掏沟挖渠,搬运柴禾,清除垃圾等必不可少的工作,由管事们安排难民轮流出役。
当然,每天这一顿免费的粥饭只能保证人不饿死,想吃饱吃好,就得找活做。城墙已经修好了,校场边上的房屋还在赶着工,大群的难民围在工地外面希望能找到活干——只要能干上活,不仅管饭,还有工钱拿。
丁有三手下的家丁更多了,除了随杨铭进城的那队人马中投充了一百多名家丁之外,廿二日进城的难民中投充家丁的更是人满为患,以至于让他在精挑细选之余,为到底留下哪个而大伤脑筋。按照杨铭的指示,家丁要求身体强壮,老实忠厚,那些油腔滑调,奸诈怯弱的人一概不要,可是来报名的人太多了,他不得不提高和增加了标准。
一行人在难民们的跪拜感颂声中穿过校场,出了辕门沿大街向南几十步,来到向阳巷。巷口邻街开着几家铁匠铺和弓箭店,这些匠人平时主要就是做驻军的生意,为军士们维修兵器盔甲和弓箭。
铁匠铺的门口摆着熊熊的炭炉,赤着上身的铁匠钳起一块烧得通红的铁锭,置到砧板上,挥起铁锤用力地砸下,随着一阵叮咚的敲击声,砧板上的火星四散溅射,有几颗火星溅到了身上,滋的一声在汗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旁边的聚元记弓箭店里,一个腰上挂着皮制箭囊的军士站在柜台前,看着柜台内的匠人修整他的角弓。那匠人年纪很大了,布满老茧的手握着弓梢,在一盏罩着铜罩的油灯上烘烤着,火候一到,老匠人迅速地将角弓压在一架形似古筝的木座上,用力扳着弓身,又举起角弓迎亮眯着眼睛看,反复数次,觉得满意了,将角弓递给柜台外的军士。
军士双手握着角弓的两梢,来回试了试劲道,从箭囊里取出弓弦挂在下弓梢,然后将下弓梢扣在左脚的脚踝,右腿跨过弓腹顶着,右手握住上弓梢用力向内一扳,左手一搭,嗡地一声弦已挂好。
“好一个回头望月!”杨铭轻声赞叹道。在上个世界里,他也玩过反曲弓,这个回头望月的上弦动作是知道的,但用于重弓他自己是做不到的,只能借助专用工具。
那军士转过身来,看到丁有三和杨铭,怔了怔,随即便单膝跪地,拱手道:“小的谢庆元见过杨将军、丁总爷。”显然,杨铭那身奇怪的迷彩服和凯夫拉头盔,以及丁有三陪同在旁的姿态,让这个军士猜到了他的身份。
“不必多礼,请起。”杨铭伸手托了托军士的胳膊。
“这弓几力的?”
“回将军的话,小的用十二力的弓。”谢庆元答道。
十二力,这已经是后金精锐白甲兵的水准了,杨铭从谢庆元手中接过弓,双手挽着试了试,力度非常大,就算以他的军人体格,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也是没办法拉开这张弓的。
“好弓。”他看着弓身上包裹的桦皮,赞叹了一句。弓箭最怕受潮,桦皮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能,上好的弓都是用桦皮包裹的,次一等的则是髤漆。
“你以前是在哪里效力?”
“回将军的话,小的是赵率教将军麾下中军弓手……”
“哦?”杨铭有点谅讶。
“遵化城下一战,小的与鞑子对射,一连射完二十六支箭。小的力竭了,没能护卫好赵将军……”
开弓是需要很大的臂力的,一个弓手能连射八支箭就算是合格了,能连射到十二支的,那就是最优秀的弓手,这谢庆元能连射二十六支,那简直就是强悍之极了。当然,杨铭估计他这个“连射”的时间跨度应该是比较长的,而且最后的几支箭力度肯定是打了折扣的。
“将军,小的每一射都是满弓的。”谢庆元感觉到了杨铭的疑问,“一个多月了,小的胳膊一直不能动,直到投靠了将军,吃了几天饱饭,才稍微恢复过来。”
“哦。这是你的弓?”杨铭把角弓还给谢庆元,有点奇怪他这一个多月在俘人堆里还能带着弓。
“回将军的话,小的的弓在战场上就毁了,这弓是小的去将军府登记的时候,将军府的管事娘子得知小的是赵率教将军麾下弓手,特地让小的去库房里挑选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哦,如此甚好。”
许小娘子得到了掌管信印的权力,她要求丁有三招的家丁必须到将军府验看登记,核实无误了才能当兵吃粮,这个杨铭是知道的。
两人正说着话,空中传来嘎嘎的鸣叫声,冷咧的寒风中,一只留雁从街边的墙角上空掠过,展着双翅直冲云霄。
石火电光之间,谢庆元抽箭、搭弦、侧身、弯弓,一气呵成,随着一声霹雳弦惊,天上的大雁插着箭杆飘摇地坠落下来,街面上的人们发出一阵惊呼,几个小孩呼拉着钻进小巷,向着落雁的方位寻去。
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机会的,谢庆元露的这一手让杨铭感到很满意。
“丁总爷,咱们队伍里有多少弓手?”他回头向丁有三问道。
“禀将军,大概有二、三十名。”
“把这些弓手抽调成队,交给谢庆元带领。”
谢庆元扑咚一声双膝跪地,大声道:“谢将军栽培!小的愿为将军效死!”
杨铭回到将军府时,那几个商人正在科房里急得团团转。
“将军,这几位是顺义城里几大米店和钱庄的老板、掌柜。”刘必显向杨铭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