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内发生了许多大事,比如二月份就有某王姓公民进入了米国在蓉城的大使馆,也算是开辟了先河。
香江特手曾某连任不过是其中的一件小事,但却改变了许多,董某和曾某还算可以,之后的两个很难说及格。
这些话就不多说了,中帼光伏行业在今年进入了寒冬,米国商务部对国内光伏行业展开了“双反”调查,对进入米国的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反倾销关税。
当时看到这种事情只感觉义愤填膺,后来多想了一些,发现这件事还算正常,首先是全球经济一直没有好转,米国光伏企业大量倒闭,只有中帼光伏企业凭借成本优势活的很滋润,这种情况下,人家米国的光伏企业肯定会想办法坑你。
说白了中帼和米国不是朋友是竞争对手,也许会成为敌人,敌人坑了你,反击就是了,该愤怒的不是P民而是肉食者。
米国开始的双反有不少国家跟进,比如欧盟和印度,在此影响下,全国的光伏上市企业市值都在暴跌,比如无西尚德,更是陷入重重危机中。
贺正诚当初为无西尚德打下了深厚的根基,不过因为在合作中比较强势,没有和当地朝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上市后外界的赞誉不断,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全国首富,让施证荣彻底放飞了自我,不断作死。
闻到臭味,自然会有苍蝇飞过来,各种中饱私囊的手段在弘毅离场后接踵而至,掏空尚德几乎成立公开的秘密。
贺正诚没有干预,只是冷眼旁观,不给国内立一个榜样,许多人都不会知道弘毅的专业和操守。
尚德的市值跌到现在只有10亿美元了,比起最高300多亿美元,这其中的差距简直难以言表。
“贺总,无西那边又过来了。”
“不见。”贺正诚想不出见面的理由,无西尚德注定是被他放弃的,他没有打脸的习惯。
他不惹事,可没想到还是有事情找上门来,有人在网上撰文分析尚德困境的前因后果,提到了弘毅激进的全产业链发展策略。
最开始的尚德是做光伏产业链最简单的组装,弘毅入股后扩大了产能规模,投资建设了硅晶圆工厂,还计划生产产业链上其他关键设备。这是早就有规划的,不过实行起来有颇多阻力,比如各种采购合同和硅晶圆工厂带来的负债。
当初的债务转化成了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这在上市文件中有体现,正常经营下两三年就能消化掉。然后遇到了弘毅退出,尚德和其他资本要收购弘毅持有的股份以及在硅晶圆工厂的投资份额。在之后就是施证荣乱来了,不管是建立和尚德有业务关联的私人公司,还是在海外成立合资公司,都带来了不少债务,以至于此时的负债率接近80%,似乎还有扩大的空间。
“没有弘毅激进的策略,就不会有尚德的今天……”某个不知名的专家在媒体中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