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招手示意,旁边的随从走上前来,手里捧着一把带鞘的剑。
胡玉一把夺过剑来,高擎在手,对着尧熙园道:“尚方宝剑在此,如同御驾亲临。”
尧熙园愣了一阵,终于对着那把剑跪了下去,拉长声音道:“臣——尧熙园——接驾。”声音里充满了无奈。
胡玉道:“离京前,中书令大人亲自转述全皇陛下的旨意——在军中,持此剑者有临机专断之权,可先斩后奏!”
这是口传密旨,尧熙园哪里还敢争辩,只觉一股凉意袭上身来,眼中有一团火熄灭了,眼神变得空空洞洞。
原来,侄子传过来的那个神秘的协议全是假的,皇朝的改变都是做给那个人看的;原来,自己还是不被信任的外人,曾被仁皇称为利剑的禁军,持剑之人要更换了。
尧家,也许该谢幕了。
尧熙园突然兴起一股念头,也许自己不在了,尧邦会顺利接掌禁军,带领禁军和尧家重新走向辉煌。
“请胡监军代宣旨意,禁军上下即刻遵行。”尧熙园的声音也变得空空洞洞,对着那个口含天宪的人道。
……
十六万禁军直扑渝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防卫形同虚设的州城。如同在前几个州一样,由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因而几乎没有发生战斗减员。
探马传回确切的消息,风梁联军就驻扎在瓦口关,任凭近在咫尺的渝州城丢失而无所动作。
这支部队自从击溃了回师的雇佣军,就好像患上了半身不遂,呆在那个早已废弃的古战场关隘上一动不动,既不乘胜追击,也不回师救援。
那个机变百出的风梁好像失踪了似的,没了消息。
而那一支重新纠合起来的雇佣军,倒是不断有新的消息传来,一度探马如同走家常般频繁往来,传递着一个刻不容缓的消息:雇佣军残部在等待救援。
面对这样诡异的情况,一代名将尧熙园却身不由己,在内外交加的压迫引诱下,终于挥军直指叛军营垒——瓦口关。
如果说这是敌军的阴谋,现在差不多变成了阳谋。
反叛发生后,雇佣军首鼠两端所在多见,此时,好不容易有一支雇佣军坚决站在皇朝一边,而且即使遭遇重创也初心不改。
这,如果不救援,不是冷了还在观望的雇佣军的心,冷了同情皇朝的天下人的心?
最为关键的是,目前的状况通过雇佣军、禁军与上都的消息往来变得尽人皆知,另外还有风梁联军一反常态地呆在那片击溃雇佣军的古战场关隘,更加向天下人坐实了这回事。
无法回头,尧熙园硬着头皮挥军直逼瓦口关,在关前扎下了营寨。
瓦口关早被重新整治了一遍,森严壁垒,军旗猎猎,成了叛军大本营。
按照原先的设想,只要御林军在关前站稳脚跟,就是最大的胜利,因为这样可以拖住联军,让雇佣军同样向瓦口关靠拢,形成前后夹击。
让人想不到的是,禁军来到关前居然并未遇到想象中应有的攻击,联军龟缩在关内,与先前在雄关前耀武扬威的那支队伍判若两“军”。
也许风梁通过那一次攻入雄关内城的交手已经发现,重新变得上下一心的禁军无法正面击败,于是正好借回师对付雇佣军的机会,掉头撤退,并且一再避免与禁军正面交锋,即使现在敌人逼到了眼前。
但当这个关口,先前“热线”联系的雇佣军反而变得沉寂了,开初还有些零星的消息陆续传来,表明这支队伍正在如预期般靠拢。
这一度让监军胡玉十分兴奋,准备着对联军形成合围后,大干一场,拿下这场对全局形势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战斗的胜利。
不过尧熙园却远没有如此乐观,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始终觉得看不见的危机在步步逼近,而且退一步讲,即使如监军和遥控的中书令所愿,对联军的合围顺利完成,前后夹击也未必能稳操胜券。
规模优势始终不在己方,况且对方还据守险要,以逸待劳,最重要的是,那位据说有鬼神不测之机的联军统帅,始终在军中。
果然,所谓老马识途,老将军的预感很快开始被验证。
首先是正在向瓦口关赶来的雇佣军断了声讯,派出去的探子很快就打听不到一点踪迹,这支被击溃后又重新纠合起来的传奇队伍,又传奇般地消失了。
这个消息被坐实后,监军大人很生气,斥责尧熙园延误军机。
“这,这,这,你要承担违旨的责任!收到消息,就应该千里奔袭,现在好了吧,那支雇佣军终于没有熬到援军到来,又被打散了。赶快多派探马绕过关卡去寻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