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全得到这个消息简直是喜出望外,一个劲儿地慨叹道:“天不亡我!天不亡我!”
稍后他把这次称之为挽狂澜于既倒的大胜详情了解后,就感觉这不是尧邦一人所为,尽管他一直很喜欢尧邦,巴不得他建功立业,好名正言顺地重用。
不同于一些人的猜测,简单认为有人协助尧邦,而是觉得是有人在背后策划,尧邦只是执行者。
这不仅涉及到法阵的精准控制,还有部队的提前调遣和协同作战,这一切,都是在雄关老将宋鱼的鼻子底下运作,却硬是瞒过了他。
弓箭部队是从北面北定关调入,战车部队是从南面镇南关调入,都消无声息地提前进入埋伏位置,这就不是时刻处在其他将领眼皮子下面的尧邦所能完成。
尤其是最后射死风羽那一箭,都以为是禁军守关神器射日弓击发,但郑全却很清楚,射日弓还好好地呆在北定关,射死风羽的是高手的法箭。
那这射手是谁呢?肯定不是禁军中人!
尤其是联想到萧半山在朝堂上,聂璞在上书房,都强调禁军还在,尧邦可用,全皇就觉得自己猜得八九不离十。
因此,他第一时间召见了聂璞,也不直接问出自己心中的猜测,而是派遣聂璞作为钦差,代表自己去雄关嘉奖尧邦和一众将士,并相机处置一切大事。
临行前,郑全屏退左右道:“聂兄,这次到雄关,你帮我看看禁军统帅的适当人选。”
聂璞觉得奇怪,问道:“现在都还不能确定?尧邦不是很好吗?”
郑全叹道:“本身呢,主将阵亡,副将继任,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尧副将还刚立不世新功。”
“对啊!”
“可是,尧熙园刚刚全军覆没,让许多人对尧家将没了信心,更给那些老顽固政敌以攻击的口实,就是这次吧,他们也认为尧邦能建立如此殊勋,侥幸成分居多,并非是他一人的成绩。”
“政敌?那他们认为该是谁的成绩?”
“他们认为是全军共同的成绩,其中像宋鱼这样的老将居中协调,功不可没。”郑全避而不谈政敌的话题,却重点说了成绩的归属问题,还边说边摇头,显然自己也觉得荒唐。
这次尧邦建功,为了严格保密以达到出其不意效果,伏击战前,雄关内正常驻守的部队没有丝毫异常调动,而是悄然从另外两关调兵。
调来的都是尧邦自己的少壮派嫡系,并且直到进入雄关,那些调入的兵才搞清自己的行军方向,但还一直被忽悠着以为仅仅是操练下增援换防,就会仍旧回到各自先前驻守的关隘。
这样,客观上突出了尧邦的作用,但没想到,居然还是有人要抹杀他的功劳,这令聂璞也是始料不及。
“陛下是不是太过随和,以至于臣下什么话都敢乱说,什么功都敢冒领?”这话可能也只有聂璞能随便说出口。
“呵呵,先皇留下的各种政治势力错综复杂,当此危机时刻,更要加强平衡协调,以免资敌。”郑全苦笑,可能也只有在聂璞面前才能如此吐露心声。
“那陛下的意思?”聂璞有点搞不清楚郑全的打算了。
“其实,这次确定禁军主将人选,我也认为慎之又慎没有错。值此非常时节,禁军主将实际就是我朝最高军事统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为各种临机专断,实际权力还要超过我这个深宫内苑的皇上。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啊。”
听了这话,聂璞愣了一阵,才反应过来,搞来搞去,原来眼前这个一直给人很单纯感觉的陛下,对尧邦还放心不下,才会让他再考察斟酌。
说白了,就是让聂璞把关,顺便把挑子撂给她,如果今后尧邦捅了娄子,聂璞和半山精舍得出面收拾残局。
“既然陛下相信我,那我就勉为其难去走一遭。不过,我要告诉陛下的是,这一次设伏大捷,半山精舍虽参与其事,但从谋划到布置实施,主要还是靠尧邦。”
聂璞认真想了想,临行前最后对郑全说了这番话,希望消除他的一些误解。
……
萧半山和聂璞在危难时刻都力挺尧邦,是因为他们都意识到,禁军被称为尧家军,早已深深地打上了尧家叔侄的烙印,如果轻易撤换统帅,那就为禁军,为这一场卫国战争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虽说就聂璞而言,有对尧邦上次主动拜访的认可和回报的意思,萧半山与尧熙园,更有在仁皇一朝形成的传统联盟的情谊,但他们都没有只是从私谊的角度去支持尧邦。
有了郑全的嘱托后,感觉责任重大的聂璞,反而在选帅问题上变得轻易不表态了,来到雄关以后,也更加注意从旁观察,开始学习在实战中去识人用人。
好在有他这个皇帝全权委托的钦差居中协调,不至于出现在重大关头互相扯皮甚至形不成一个统一决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