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萧半山让聂璞注意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这人真名无人知晓,只知道大家都把他称作箭先生。
以箭为姓,非同寻常,自然是指他超凡入圣的箭术造诣。
接下来聂璞了解的情况令他大开眼界,也基本确定射杀风梁的人,十有八九就是这个箭先生。
箭先生是这个世界少有的不隶属任何门派或世家的散修,出身来历无人知晓,甚至他究竟该不该算是修真人士都存疑。
因为除了射箭以外,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就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普通人,和高高在上的修真人士不般配。
但只要他拿起弓箭来,立马就换了一个人,一箭射出,更是鬼神辟易。
聂璞当时听了这些传闻后,突然发现这个人和自己还蛮像,属于同一类人,只是自己还没有那么逆天的独门秘籍傍身,但也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特殊之处。
当然,关于箭先生的传闻流传并不广,要不是聂璞已进入高层核心圈子,又是有意打听,根本就不会留意到。
聂璞还发现,迄今为止,人们都搞不清这个箭先生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逆天箭技,究竟是来源于他本人独特的修炼,还是来自于一把逆天的弓箭,类似于缩小版的射日弓,可随身携带。
当时还有一个疑点,也是聂璞百思不得其解的。
为什么尧邦聘用了这样的奇人,建下这不世奇功,却不直接在军情奏报中言明,反而遮遮掩掩,引起误会?
就此再请教总山长,得到的回答很简单,不过也出乎聂璞的意外。
因为尧邦不敢,不敢直接把这个形同叛逆的名字写在奏报功劳的折子中,甚至也不敢大肆宣扬,最好能够保密,不然也要低调处理,避免各方尤其是朝廷注意。
原来这个箭先生是个六亲不认的家伙,既不归属于何门何派,也不效忠于世家大族,甚至对高高在上的灵山、中土皇朝也不鸟,只要给出足够的聘金,他就为之服务。
而且他什么任务都敢接,哪怕是是杀上灵山,杀进金銮宝殿。
有一次,在正举行朝议的大殿上,突然一箭以雷霆万钧之势,穿过重重阻扼,直接射碎仁皇头上的正大光明匾,引起全殿的混乱。
事后了解到,这是箭先生手笔,因为收取了足够酬劳,代灭亡的林氏皇朝出手。
为此,皇朝在全天下通缉箭先生,直到如今,他依然是在册的钦犯。
怎么能用钦犯呢,哪怕事急从权,真要追查起来,一场泼天大功都经不起拖累。
此时,尧邦这一声喊,更证实了先前的猜想,尧邦对箭先生的行事风格和射箭手法都有相当认知,才会第一时间做出那样的反应。
刚受雇杀了人,反手就来杀雇主,这样的转换,于箭先生一点心理障碍也没有。
骤然遇见这样的致命狙杀,二人惊慌之余,哪里还敢向前一步,现在那个楼梯就是鬼门关,上去就是有死无生。
急忙退后,一直退到粮仓深处,躲在阴影里,二人才惊魂稍定。
他们应该庆幸,箭先生出箭例不虚发,除了意不在取人性命或明知无法取人性命的情况下,比如那一次射皇宫大殿的匾额,没听说有人在其箭下逃生,而且劳动箭先生出手的对象,都不是平常人。
是聂璞超乎寻常的灵觉,加上尧邦本就见识过箭先生手段,第一时间跟着前面的聂璞行动,才躲过了这一击必杀。
现在二人都明白风梁的算计了,原来搞了那么大的动作,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就是为了把二人诱到这个死地。
一切都算得那么精准,其间对人心的把控,对郑氏皇朝现状的了解,对禁军态势的掌握,都让人唏嘘佩服之余,多少有点不寒而栗。
想起来还真有点黑色幽默,风羽被箭先生一箭毙命,风梁便如法炮制,让二人一同死在那追魂索命的箭下。
这是报仇呢,还是想代天行罚,让他们遭报应?
就在二人屏声静气、蹑手蹑脚躲避的时候,聂璞再一次感受到微妙的变化,一股沁人的冷意兴起,若有若无的“啪嗒”声在空气中颤动。
这一次,不容他有任何反应,一支黑箭飞快射向前一支插在地上的箭,准确地撞上第一支箭的箭尾,迸射出火花,发出“噼啪”响声不绝于耳。
那“噼啪”声是飞箭在空中带起的滞后的音爆,和后箭撞击前箭的声音的混合,如同波浪一般向着空无一人的地下粮仓四处扩散。
再看原来插在地上的箭,被撞击得无影无踪,而后来那支箭却准确地插在原处,连插入的深度都和前一支箭不差分毫。
二人看得目瞪口呆,都在想:这箭先生难道还以为把我们钉在了地上,所以再来补上一支催命的箭?
不对!这人如此高超的箭术,能够盲射,射没射中人,不用看,就应该感应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