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于丹青一边拆信,一边道,“从没通过。”
楚云韬眉眼间多了丝凝重,把手里剩下的半个橘子丢回果盘里,“先别急,看看便知。”
于丹青点头,展开信纸快速看过,静默少顷,将信纸叠好压在枕下,道,“王爷说,北凉动作频频,正有大量兵马移往北境方向。信是十日前所写,如今,怕是已经兵临城下。”
楚云韬嗤笑,“如此说来,北凉是知晓四皇兄之事,借故声讨咯?北凉蛮子倒也不算太笨,还知道先发制人,你别担心,北凉统共二十五万兵力,不可能倾巢出动,三皇兄十万兵力,该是能撑到安远候二十万大军麾至。”
于丹青未置可否,道,“奏书应该还没送达父皇,你们先请回吧,我去趟永乾宫。”
“你歇着吧,我去就是。”楚云韬说完,就要往外走。
于丹青忙道,“不用。我还好。正好还有事禀奏父皇。”
楚云韬也不坚持,嘱咐了她两句,便领着六公主告辞。
*
未免再如昨日一般被动,于丹青让苍穹和韦一韦二韦三这四名隐卫作了轿夫,抬着她来到永乾宫。
进殿行礼之后,永显帝道,“你旧伤未愈,新伤又添,不在宫里养着,何事须得亲自走这一趟?”
于丹青道,“回禀父皇,儿臣方才收到王爷家书,北凉声称北境将士乔装成寻常牧民大举踏入北寒山,盗走北凉皇室宝物雪山芒,出兵追讨宝物。十日前,已朝北境挺进,此刻,怕是已经抵达北境。”
永显帝虎目一沉,不怒自威,“此等大事,他竟不禀奏朝廷?”
于丹青垂目福了福身,“父皇误会了。儿臣收到的乃是家书,流程自是简便许多,先到一会儿也正常,奏书应当稍后便到。王爷信里只说让儿臣莫怕,他已修书禀奏于您,北凉出兵理由并不完全属实。他的确命人去寻雪山芒了,但并未找到一星半点,父皇心明如镜,定不会因此为难儿臣。儿臣自是相信的,只是想着奏书入宫程序繁琐谨慎,难免有所延迟,忍不住先来跟您禀奏了。”
永显帝打量她许久,眼里尽是了然,道,“你不必为此惊惶,老三派没派人去寻,结果又如何,朕心中有数,不会因为北凉之辞降罪北境王府。”
于丹青心头松了口气,应道,“父皇圣明,儿臣并未惊惶。”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事儿臣不明,采摘雪山芒过去已久,为何直到现在,北凉才出兵?儿臣自知,家国大事本不该儿臣多问,但儿臣实在担心王爷,怕北凉还有别的阴谋,还望父皇恕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永显帝冷哼,眼里怒火汹汹,“北凉与我大永,联系甚少。纵观近日某人行事,聪明如你,岂会不知北凉为何现在出兵?不过是里应外合,妄图各分一杯羹罢了!”猛地一拍龙案,沉声喝斥,“这把椅子,这片疆土,有多少人在盯着?!等着窃取,等着瓜分!朕的天下,岂容尔等随意肖想?”
永显帝鲜少动怒,更极少如此直言,于丹青立马跪了下去,双手伏在地上,战战兢兢道,“儿臣不知!儿臣惶恐!儿臣不该妄问国事!请父皇降罪!”
“当真不知?”永显帝倾身盯着于丹青看似恭顺惶恐的身体,沉声质问,“你若不知,为何命楚祎送来梅花糕?又为何带伤前来提醒?你当朕是傻子?还是当你是慈悲慷慨的救世主?”
“请父皇息怒!”于丹青心下大骇,她知道自己的言行瞒不过永显帝火眼金睛,也没打算瞒,万万没想到,在他眼里,她竟成了这么个印象。
她太低估帝王对她所谓命格的的忌惮和憎恶了。
于丹青心念急转,忙抬头迎视他,铮铮开口,“儿臣绝无此意!在儿臣心里,您是君父,是天子,是掌管天下万物苍生之主,正因为儿臣知道您胸有丘壑,万事了然于心,才敢将心中所惧设法禀报与您,试图取得您的庇护。儿臣不过一介弱女子,手无缚鸡之力,在这深宫之中,能护住儿臣的只有父皇您!望父皇明鉴!”
永显帝摆摆手,略显疲态,垂着眼帘道,“退下吧。退下吧!”
于丹青暗吐一口气,磕头谢恩,“儿臣多谢父皇恕罪!儿臣告退!”
“咳咳!”永显帝突然连续的剧烈咳嗽几声,赶紧从怀里掏出手帕捂住了嘴。
“皇上!”福万全隐晦的朝于丹青挥了挥手,连忙跑到永显帝身后,轻轻给他拍背顺气,柔声劝道,“皇上息怒啊,千万保重龙体啊!”
于丹青稳稳的跪在地上,皱眉望着永显帝咳得通红的脸和脖子,思忖片刻,还是恭敬的开了口,“父皇,可用宣赵神医?”
永显帝合拢手帕,仔细擦了擦嘴,然后放回怀里,冷声道,“朕叫你退下,没听到吗?”
于丹青抿了抿唇角,颔首应是,退了出去。
福万全递了杯水给永显帝,“皇上,饮些水顺顺喉吧。”
永显帝接过来用力搁在龙案上,余怒未消,沉声喝问,“理通外邦,毒害君父还不够,还要引狼入室,这就是朕的好儿子?这就是堂堂一国皇子所行之事?”
福万全颤颤巍巍的跪了下去,“请皇上息怒!兴许事情并非如此。北凉对北境虎视眈眈已久,兴许真是借由雪山芒之事,行进犯之举。”
“你也当朕糊涂?”永显帝用力一拍龙案,“雪山芒之事何等隐秘?北凉以此为由,与那凭空捏造有何不同?既是虎视眈眈已久,既要进犯,何须等待这等拙劣的理由?何须等到北境蒸蒸日上之后方才兴兵?”
“是,是,皇上教训的是,奴才蠢笨,未能想到这些。”福万全道。
“朕一次次给他机会,宽宥于他,他不知感恩就罢,竟是得寸进尺,实乃罪不可赦!”永显帝深吸一口气,道,“传朕旨意,宣二皇子,户部尚书,文昌侯,兵部侍郎,刑部尚书!”
“是,奴才遵旨。”福万全忙应声,弓身退了出去。
永显帝取出手帕,摊在手心,对着中间那团暗红长叹了一声。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